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其实,这不光是版画的问题,也不光是绘画的问题,而是整个美术的问题。中国的美术和西方的美术发展到今天,以后还将会如何发展下去?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师、美术干部、美术收藏家甚至美术爱好者感兴趣的大问题。
西方当代艺术出现之前,无论是中国的美术和西方的美术的不同时期,都要讲究构思和技艺,都要讲究思想和内容,都要讲究美,都有一定的规矩,不管构思和技艺的特点是如何的不同,思想和内容的表现是如何的不同,美的标准是如何的不同,在美术创作中应遵循的规矩是如何的不同。但是,当杜桑把一个小便池放到美术展览会上引起轰动,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经典,情况就改变了!
原来艺术的成功竟可以这样的毫不费力!只要有“全新的观念”,就可以取得成功。另一个把整座大桥包起来的西方当代艺术经典,又一次引起了轰动!许多西方的艺术大奖不断地教育人们:只要异想天开,想人所不敢想,做人所不敢做,就是“新”的观念,就是“创新”,就可以获得成功,就可以出人头地!十年面壁,“系统而严格的训练”,“广泛而全面的修养”,都可以成为一跃而过的阶段,都可以免了。这多快啊!只要突发奇想,只要灵感降临,就可以成为艺术上的佼佼者。这多“爽”啊!全世界的艺术青年都为之欢呼雀跃,这才是我们青年人梦寐以求的艺术捷径呀!于是,艺术上的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层出不穷。“新”成为艺术家们追求的理想。反传统,反理性顺理成章地成为一面旗帜。因为一切传统都是“旧”的,“老”的,“过时”的,一切理性都是“循规蹈矩”的,这一切,都是“新”的敌人,都是成功路上的拦路虎。
内容是什么?基本功是什么?造型是什么?美是什么?被“当代”们嗤之以鼻! “当代”开始席卷东方的美术。作品中思想不见了,主题不见了,生活不见了,形象不见了,审美不见了。美展评选、评奖时,“这幅作品画的是什么”,常被认为是最愚蠢和最无学术的问话。“这幅作品有点‘老’”,就是落选最充足的理由。求“新”求“变” 高于一切!最后,人们看到的作品只是些莫名其妙、毫无规律可言的自由涂抹。讲究的是“观念”,讲究的是制作,技法都可以不要,技术替代了艺术,“图案”也成了绘画。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没有标准。“架上绘画”也将被“淘汰”,代之以“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包装”、“炒作”也开始席卷东方的美术。艺术家们开始施展各种艺术以外的才华,以获取艺术上名、利双收的“丰硕成果”。
东方的艺术家们争先恐后地、义无反顾地相继冲进了“为创新而创新”的死胡同,融入到“全球艺术一体化”的“语境”中,在这个“现代化转型”中,美术被异化了,异化为被少数人利用的随心所欲的赚钱工具。
但是,不管“当代”如何时尚,“非美术”如何猖獗,美术这门古老的艺术不可能走向消亡。美术还将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美术本不是少数人敛财的工具,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有别于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电影、建筑等其他艺术品种的美术,必将继续发展下去,并与人类的生命共存。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视觉艺术的一个门类,美术的本质决定了她的未来。如果还要尊重人的创造欲,尊重人的智慧和技艺,尊重人的审美本能,尊重人的本性,那么,美术仍然是美术,美术仍然离不开其特有的“描绘”(绘画)和“塑造”(雕塑)特性,未来的美术仍将需要艺术家大脑的辛勤劳动和手的配合,需要心智和技艺。不会是可以在工厂里成批生产的小便池,也不会是一些令人作呕的丑陋图像,或莫名其妙的一些线条和色彩,更不会是一堆废铜烂铁或种种神经质的反常行为。
未来美术的主流,会走向抽象吗?不会。
抽象美术已经在西方存在了近百年的历史,如果美术再走向抽象,充实东方精神,至多可以作为一种抽象美的欣赏或作为一种情绪的宣诉,不可能表现更多丰富的内容和精神寄托。抽象作品只有在极有限的范围内有其一定的存在价值,如要大范围或长时期替代美术,那只是天方夜谭。
未来美术的主流,会走向荒诞吗?不会。
荒诞绘画也已经在西方存在了近百年的历史,由于荒诞绘画以远离生活真实为其特征,常基于画家以梦幻、想象、催眠等状态中对世界万物的认识为前提,因而,往往因过强的个体因素的参与而使作品难以为更多的观众所理解。要成为未来美术的主流,显然也是不可能的。未来美术的主流,会忽略审美吗?不会。
如果美术忽略审美,不讲究美,以反传统的精神否定以往一切美的标准,否定一切美术作品中对美的追求,那么,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人类而言,人们对美术作品不仅不会“爱不择手”,还会心生厌恶。美术也就丧失其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因此,未来美术的主流,绝对不可能忽略审美,相反以空前的热情追求美术作品的审美,倒是大概率。
未来美术的主流,会“精英”化吗?不会。
随着人类的进步,全世界愈益民主化的大趋势不可阻挡。同样,如果要把美术垄断起来,变成少数“精英”享受的艺术,将美术回归“象牙之塔”的所谓美术“精英化”理想,也是不可能和十分可笑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者和享受者,必定是千千万万的纳税人。应该引起警觉的倒是一些“精英”们对美术的控制和垄断欲,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获利”。这正是美术走向异化的根源。受害的不仅是艺术家和纳税人,还有美术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