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艺术台 > 画廊 >

黄宾虹的意象光

——对黄宾虹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5日 16:17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锘�
锘�
锘�

       四、黄宾虹意象光的美学意义

       黄宾虹的意象光,以强烈的“光势”夺得了中国画意象光的典型样态,解读他意象光的笔墨符号对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内涵、对后人都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1、黄宾虹的意象光为后人引导了一条从传统到现代的光辉大道

       黄宾虹的用光直接影响了现代大家李可染。李可染的艺术成就很很大程度体现在他的山水画用光上。虽然一些人认为李可染是从学习西画后转入中国画的,他把西方人物画中的用光手法移入到中国画的山水画创作中来,但我们不能否认他同时受到他的老师黄宾虹的影响。他自己也多次提到他从黄宾虹的身上学到了积墨,这个积墨是黄宾虹浑厚华滋的最具体的体现,他不仅从黄宾虹身上学到了“厚”,也同时学到了“华”,“华”就是辉,就是光。他在黄宾虹积墨法基础上,吸收西方的色彩因素,在他的山水画中,色中有墨,色墨交融。“墨借色而华滋,色借墨而深厚”把黄宾虹的积墨融会贯通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创造了中国画用光的第二种范式――逆光。不可否认,李可染是悟性相当出色的艺术家。谈起中国画的逆光,我们从明代吴伟的《灞桥风雪图》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但只有到了李可染,才把这种逆光效果进行充分地强调和夸大,变被动为主动,造成了李可然逆光的光势。黄宾虹的积墨和用光被李可染淋漓尽致地发挥和拓展了,造就了今天李可染的艺术地位。

       2、黄宾虹的意象光样态确立了中国画新的审美内涵----中国画用光

       中国画受传统中国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追求中国文人的最高理想境界。中国传统哲学对自然是和谐共生,把焦点放在控制自我心性上,这和西方要征服世界、物我对立的理念有着极大的不同,因而就产生了和西方以透视、色彩及明暗的用光方式截然不同的中国画意象光。西方人一直把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用光引为自豪,实际上中国画的意象光比西方的印象派要早、要更含蓄和抽象。唐代的绘画已经有了明显的意象光因素。虽然很不成熟,但明显早于西方十三世纪的齐马步埃和杜乔。从光势来看,写实光的光势最强,意象光最弱,但从抽象意味来论,意象光的寓意更强,写实光要逊色得多。近百年来,东西方绘画相互借鉴和相互影响。中国画通过西风东渐,吸收和借鉴西洋绘画的素描、色彩和构成等基本语言,而西方的古典绘画在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之后,已经走到了古典精神的反面,打破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立起来的明暗和透视的语言,开始建立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语言体系,西方的艺术大师也深受中国绘画写意因素的影响。这都是东西方绘画在相互借鉴和比较中结出的果实。因而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画意象光在中国绘画美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们已经公认的中国画用笔和用墨的两个审美内涵之外,中国画确还存在着一个新的审美内涵――中国画用光。博大精深的中国画由于有了用光的审美空间的存在,才使中国画具有了其它绘画所没有的深刻的哲学意义,并把中国画的审美推向了抽象美的形而上极致,成为艺术魅力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虽然人们对这一问题认识还有待深化,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画用光将会日益受到更多的重视,笔,墨、光将成为中国画最重要的审美内涵。

       黄宾虹的意象光为中国画审美美学范畴增添了新的因素,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就是研究黄宾虹意象光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于鲈江亭(作者:于志学  现任黑龙江省画院名誉院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冰雪山水画创始人)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