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喂,志刚,没想到你还会这一手……”朋友们在电话里大多都会说上类似的话。
2006年底,覃志刚尝试着给自己出了第一本小台历。
台历开本不大,印制精美,古色古香,封面是自己创作的一幅长轴泼墨山水画,名曰《深山高水听松图》,以后每页上都精选一幅书法作品,都是自己最喜欢的一些读书箴言,如庄子的“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元好问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等等。优美的书情画意和浓浓的哲学思辨色彩交辉相映,读罢使人掩卷深思。
覃志刚给朋友寄一些,意在求教,没想反映如此热烈。 朋友说的都是实情。
覃志刚为人低调,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方面的报道,更多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领导,甚至不知他有这种爱好。相熟的朋友知道覃志刚会写,也会画,但不知如此专业。台历拿给专业书法家、画家看,人家也连声称赞。
不仅仅冲着覃志刚是中国文联领导,水平在那里摆着嘛。
记者:对您的书画作品,很多读者鲜为人知,因此不少人问,书画创作是到文联才开始的吗?
覃志刚:哈哈,近墨者赤。细算一下,也有四五十年历史了吧。不过,进步最快还是到文联工作时开始。
他朗朗一笑,算作采访的开始。 覃志刚祖籍广西,壮族,父亲是中共地下党员,早年到江苏工作。1953年,覃志刚出生在南京。新中国的历史,也是覃志刚的成长史。
覃志刚小时候有两大爱好,一是写字画画,二是喜欢无线电。
他四五岁时开始练字,后来又迷上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连环画上的将军。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两件事让他至今难忘,一是学会了唱“风在吼,马在叫……”的《黄河大合唱》,一阵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撞击着他幼小的心灵。二是有一次在语文课堂上,他痴迷地在画五虎上将赵子龙,老师已经走到他身后,冷不丁地拿走那张画,吓得覃志刚不知所措。老师看到那英姿勃发的赵子龙时,只是柔声告诉覃志刚:“画画得不错,语文课也要学好。” 也许正是这润物细无声的鼓励,更加激发覃志刚这位少先大队墙报委员对写写画画的兴趣。
对无线电的痴迷得益他从事这项工作的父亲。
覃志刚是学校“无线电爱好之家”的铁杆成员,半导体、晶体管、电子管收音机连他自己都不知为别人装了多少台,甚至在大部分人不知电视机为何物时,覃志刚已经买齐零件,组装成功,试看效果还不错。
“可惜没走到这条路上,要不也许会做出些成绩……”覃志刚至今谈及此时,还有些难以忘怀。
覃志刚15岁时候,在江苏高淳当了一名下乡知青,种田、犁地、插秧,样样农活拿得起放得下。别看只是个初中生,他自嘲在那里知识分子作用得到最大发挥,当广播员,普通话标准;刷标语,字写得不赖。 两年后他到煤矿当了几百米井下的采煤回柱工,那可是最苦最险的活,要把支撑坑道的柱子回收过来,又不能让塌方砸着,覃志刚胆大心细,几次化险为夷,大难不死。他夜里工作,白天在井上出黑板报,后来当了文书、团委副书记,组织能力得到最大发挥,约上俩人,英姿飒爽的矿工画的煞有介事,13块黑板,一夜之间焕然一新。
覃志刚23岁那年,当选为矿党委副书记,后来被评为先进集体代表,1978年到北京出席全国煤矿战线群英会,他才25岁。
后来他被选送到团中央工作,那时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在恢复,团中央提倡青少年练习书法,覃志刚身体力行,不仅自己练,也鼓励身边的同志们练,直到今天还有曾在团中央工作的老同志提起覃志刚逼他们练字的趣事。他当全国青联秘书长时候,和青年书法家的交流的机会也特别多。
覃志刚继而到中央统战部,负责对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他首次组织全国心连心艺术团到各地演出。他后来又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任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那更是一个文化歌舞之乡,他一干就是两年半。
2001年组织调他来到中国文联任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文联所辖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那可是中国书画界的藏龙卧虎之地,他着实感到欣喜。 命运似乎同给覃志刚绕了整整一圈,又回到使他更接近写写画画的圈子里。
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开始,覃志刚喜欢临名家的帖。
柳公权、颜真卿、欧阳修、赵孟复、王羲之、米芾、林散之、王铎之帖,他一边临,一边潜心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