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艺术台 > 中国书画类艺术家 >

观象于天

——马子恺书法艺术的中国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2日 15:04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央视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是中国历史中最为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书法艺术是东方美学的核心,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我们特立于世的民族文化现象。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就在于它与传统的哲学思想、审美意识等中国文化密切的血缘关系,书法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在此基础上得以生生不息。纵观书法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到化意为象的生命意识的表达,从朴素的自然意识到世界观的深化,从实用需求到审美功能的自觉升华,书法之美,在无意识的呈现到有意识的追求过程中,表达出了民族精神生活中语言所未能穷尽的那一部分内容,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折射出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熠熠之光。

       书法艺术具有天地造化之美,中国文化的精神在文字草创阶段已初露微曦。《周易?6?1系辞下》中记载:“古者庖栖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唐张怀瓘在《书断》写到:“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兽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为古文。”这些附加了浪漫想象的描述,体观了先民对世间万物的审美观照;汉字之美来自自然,同自然之妙有,得自然之真谛。刘熙载说:“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至善。”契合和体现了“真朴”“虚静”等美学思想,这正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纵览马子恺的书法作品,其流婉腴润的运笔,萧散迂阔的结构,朗旷清逸的意态,超然自得的气度,调畅逸豫的神韵,无不与其主张的最高主题“天人合一”的国学精魄相融合。他的书法完美地体现了这种思想的典范,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对当代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作艺术的建构。尤其是他的“古篆系列”书法笔画厚重,结体谨严方整,章法错落自然,书风浑厚雄健,充满质朴凝重的气息,显示雄强蓬勃的时代风貌。马子恺的草书作品高蹈独往,渗透了书家的意兴,点线逐渐演变为抽象的抒情符号,透过律动苍劲的线条,使人们心里久久积蕴的情感运动节律得以痛快淋漓地展示出来,有了更为丰富鲜明的生命意态的内涵之美。于是,成为蕴含审美理想的有生命意义的形式。

       马子恺书法艺术结构的多样性,笔墨之间的空灵性,使之在形成“囊括万殊,裁成一相”的抽象美时具有了审美的多样性,因其艺术创作重神理而遗形骸,从而重现出了中国古代士人玄、远、清、虚的生命情趣,他笔下的点线结构已成为了各种内涵的载体。正如“道之执一以驭万”,其书法也在追求一种“不与时务经怀”、“萧条高寄”的艺术状态,这种轻人事、任自然的价值观永远都在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里徘徊。至此,对于马子恺来说,他的生命世界中所具有的各种精神、内涵,已层次井然地转移到他对作品的感悟之中。(朱墨|文)

热词:

  • 马子恺
  • 书法
  • 艺术
  •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