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艺术台 > 画廊 >

由质而文 由文而逸

——魏广君逸格山水略论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2日 15:37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逸格一路从艺术史上说,是属文人画范畴的。换言之,只有具有了文化人格的画家,才具有了精神文化的准备和精神文化的条件,才可能“由博返约,由巧返拙”;才可能“由质而文,由文而逸。”

       从中国美学史的角度说,“逸品”亦称“逸格”。专指那些具有天真自然、飘逸不群,意趣非常,超然物外特征的作品。初唐李嗣真在品评书、画时,就将逸品作为最高一品。晚唐李景玄《唐朝名画录》于张怀瓘《书断》所标神、妙、能三品之外,别置逸品,认为入其所品者“非画之本法,故目之为逸品。“这非画之本法”的提法很重要,它说明逸品是具有非常法、非常规的趋向。至宋初黄休复《益川名画录》将逸格置于神、妙、能三格之上,认为“画之逸格,最难其俦“,并指出其特点为不拘规矩,鄙薄彩绘,称其“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唐宋绘画从理论角度对“逸品”的概括和特殊的重视,反映了中国古代绘画从注重再现自然向注重表现自然、凸显主观情绪的艺术观念和生活态度的变化。这种重表现的写意文人画倾向,在元代成为了绘画美学的主流,出现了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元季四家”,在元四家中,首推倪黄,“元代人才,虽不若赵宋之盛,而高士特著,高士之中,首推倪黄”。而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最能代表“逸格”一派画家的艺术观念和美学思想。

       “逸格”山水画中国画当代画坛是很值得关注和重视的一个艺术群落。之所以值得关注和重视,首先并不在形式和语言,而在于其所表征的精神文化向度。当代中国是一个由工具理性和物质至上的价值观所控制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人对物质世界和功利心的抗拒和超越就显得特别的可贵,否则人心就会完全由形下的欲望和世俗的功利所役使而堕落、沉沦。而“逸格”山水画,在形式上就是通过形式载体来提示人的精神超越性性价值和独立性价值,并由此获得精神和灵魂的寄寓。如果我们再将元四家的“逸格”山水画的发生环境和当代中国“逸格”山水画的背景从一个比较,将会对中国当代“逸格”山水画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

       人们尝谓,艺术家的质是什么?本色、性情也。为艺术家者,需要天份,或者至少是感性资质很为的人。这天份和感性实则表现为本色和性情。如果再深究下去,就是人性的本真和特质,因为它是超出人类的知识范畴之外的,所以是为不可学的,如悟性的范畴、空间和时间的形式等,都是先天的知识。真正的艺术家,都应该是对先天知识更敏锐的人,所以在精神上他们会倾情于自然,这自然也就是造化和神性。

       魏广君作为画家,是一个具有很好的内质条件的人。他真纯、率性,外表粗狂而内心深秀,虽是一个堂堂北方大汉,却常常不经意地透露出一颗未泯的童心。他同时是一个感性和感觉资质很好的人,他的感性和品质又赋于了他的精神以广大的自由空间和心灵的高质敏锐。上述特征,或表现为魏文君的天性,或表现为气质,或表现为性格,综合起来就是他的“质”,这个质就是作为艺术家的天份,是先天性的。

       魏广君是很有文心的画家,对书法和印学的研习和创作,使他具备了广博的专业文化知识,有了这个基础,他又转入治学编书,这样他就完成了一个文人和学者似的训练。书、印、史、经、诗、文都有广泛涉猎。多少年的年年月月、岁岁时时的文化浸润,使得魏广君完成了人格的转换―——由质而文了。

       从山水画学术归类的角度说,魏广君尊元四家(其中尤重王蒙);而后及四僧,袭贤,至至现代的黄宾虹,陆严少。就师学渊源而言,魏广君的基础是元四家,他是顺着这个线索而及清季大师和现代大师的。从美学和艺术精神的角度看,他建构的这个师学渊源在都是讲求“超然物外”和“清高”的,于是“高逸”、“散淡”、“荒寒”、“疏朗”等,就成为了他山水画的精神表象。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在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环境中,魏广君的山水艺术,显然超越了古代逸格画家的避世和退隐思想的,不仅仅如此,这应该是对当代精神文化问题一种积极回应和提示。

       从艺术表达的境界而言,魏广君的山水艺术在当代是居于上风的。王国维在其著名《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说的是词,也完全可以用之于山水画艺术。其实自宋代山水画始,就极重境界说,这个很好的传统到现在已渐渐在山水艺术不多见了。而能在魏广君的艺术中看出对境界说的张扬,应该是一件令人快慰的事。

       具备了超诣的境界,魏广君就―——由文而逸了。

      

       从本体论的角度论逸品的格法,还是宋人黄日休说得最为到位:“拙规矩于方园,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短短三十来字,将逸品在绘画表达上的形式特征说得极其透彻。黄日休这个论绘画逸品名言的要旨在于笔情和墨趣。在传统中国绘画的两大构成要素之中,笔墨结构是为核心,它超越于画面结构之上。历来的中国画家,既视笔墨为畏途,又视笔墨为高端。因此可以说没有笔墨就没有中国画,没有笔墨,中国画家就不能安身立命。而逸品又是最重笔墨和最讲笔墨的。

       作为一个追求逸品风格的当代中国画家,魏广君深知笔墨之理和笔墨之法。并且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当代中国画坛,很多画家,对于笔墨之高深视为畏途,敬畏之余往往采取规避和取巧的方式,于是多以突出构成、色彩、写实等手段来平衡笔墨之不足。从本体角度说总有本不正源不清之嫌。

       魏广君的笔墨结构的建立,是以“最大的力气打进去”方式而得到的,他用的是真功夫和硬功夫。古人说:“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说的是书法根基对于绘画笔墨的重要性和因果关系。魏广君有很好的书法根底,他是由书入画的。他深谙古人“存心要恭,落笔要松”的道理,所以他能“以恭写松,以松写恭,始得收放”。魏广君的用笔非常自然,率性,深悟古之圣者“笔笔是笔;笔笔非笔”的奥妙。他用墨也很得墨法的浓淡精神,故能变化飞动。总之,魏广君对于笔墨,走的是功夫出精神的路子。

邓平祥
2006年于京华

热词:

  • 魏广君
  • 逸格
  • 山水
  • 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