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春,1942年生于太原,1978年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研究生班。中国国家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长。作品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等,入选“百年中国画展”,及全国政协“当代优秀国画作品展·北京20名家”等。
杨力舟,1942年生于山西临猗。1978年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后参与筹建中国画研究院。历任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副主席。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到来了。金秋十月,共和国60华诞,庆典在举行。序幕拉开最早者当属“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历时数年,于2009年9月22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成果汇报展,犹如美术界组织的大阅兵,迎接国家领导人及各族人民的大检阅。美术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必定与社会进程休戚与共。共和国的美术事业走到今天,有哪些成果弥足珍贵?这个展览有望给出一个答案。还在中国美术馆公开展出前,今年6月的一天,我曾在军事博物馆二楼西厅作品终审时先睹为快,30余件中国画作品中,我尤其细细欣赏了王迎春、杨力舟合作的《太行烽火》。
2,《太行烽火》,400×620cm,以六条屏适度分割、组合,形成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形成多重性的内容廓开;以超时空的剪贴方法完成画面布局,融众多内容于一体而显现有机衔连、疏密相间、多点放射等特色;作品标新立异,既大胆突破前人又充分发掘自我,采取具象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在确保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合理发挥想象,充分贯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美学原则,既有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重点刻画,亦有对漫长时空、历史风云的抽象概括,通过虚实、疏密、浓淡等矛盾关系制造悬念,将思考、回味的空间留给读者;作品充分运用立体、多元、重叠等手段,实现素材浓缩,以几何形构成历史篇章的高度集中与概括,具有史诗般的画卷意趣。
在确立了创作主线,解决了内容取舍,究竟应该画什么等总体构思之后,关键要看艺术处理,解决怎样画的问题,需要克服的难题太多了。例如山与人的关系,要把山的气势画出来,人就只能是点景人物,是陪衬;要将人物刻画好,以人物、事件为主线,山则无法表现,而“太行”这一特定环境又为作品所必需。山与人,两者不可或缺,却有主次之分。最终,作者通过一系列艺术手法、艺术处理,实现了两者的共架同构,对立统一,远看大山雄伟壮观,人物、事件所构成的不同板块犹若山的组成部分,呈现“太行”特有的气势。作品最后的大效果是山衬托人,人物与大山浑然一体。
3,八年抗战,太行烽火,开辟敌后根据地,在近、现代战争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太行山恰似民族不屈的脊梁,笑傲列强。还在就读于美术学院附中时,王、杨已经萌生了创作大型题材绘画的念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俩人初涉画坛,在吕梁山和太行山区体验生活,在山西农村做社情调查,有意识地搜集散落于民间的、八路军敌后抗战的事迹,后来亦多次重回太行山,积累了丰厚的创作素材。2007年岁末,为创作《太行烽火》,俩人再次深入太行腹地,从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到多个主要战场,故地重游,力求充分掌握史料,回眸当年情形,想象血与火的悲壮场景,由现场激发充沛的创作灵感。
为完成素材取舍,画面编排,俩人曾数易其稿,确立了人民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抗战主力军的创作理念,并围绕这一主线形成六条屏之画面布局:
其一,序曲。侧重交代背景、事件,日本人由娘子关打进来了,空中飞机轰炸,陆地肆意践踏,一把刺刀上挑着一个幼童。画面下方死难者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赤身裸体,笼罩在灰黑的调子里,表明残暴之暗无天日。在这里,作者以典型、以几个可视的形象代表普遍、一般,阴影里面是尸骨成山,血流成河,引发读者更广阔的联想。
其二,母亲敲钟。那钟,高挂在太行山上,也高挂在民族命运的节点上。母亲的形象巍然屹立,镌刻在太行山的岩石之上,是许许多多英雄母亲、太行妈妈的符号化,同时又是祖国母亲的象征。钟声响处,儿女们踊跃异常,保家卫国,娃娃们举起红樱枪,新媳妇送郎上战场。民兵集合起队伍,民族挺起了脊梁。
其三,朱老总佇马立太行,作为八路军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象征。在他下方,军民同仇敌忾,队伍正在开拔,浩浩荡荡奔赴杀敌战场。
其四,在战斗中壮大,在战争中成长。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左权等人,作为我军的优秀指挥员,表现出杰出的领导艺术和指挥才能,左权更是抗战中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将领们的下方,八路军战士整装待发,战马嘶鸣,已然是威武之师。这上下两组人物典型——将帅与士兵,尤以人物精准、独特的刻画引人入胜,面部以外,他们的肢体语言亦可圈可点,将帅们自信淡定,战士们铁骨铮铮,鲜明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感动。杨力舟擅长画马,酷爱画马,正好派上用场,那马目光如电,不动而威。人马一体,何其雄壮。
其五,紧接着又是上下两组。上方,彭总居高指挥,虽然是侧身,面部又为望远镜遮掩,人们仍能一眼识别出彭总的英姿,可见王、杨非凡的造型能力。下面,两位八路军战士一刀一枪,并肩作战,形象再现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一经久不衰的经典传唱,别出心裁地将两位战士作雕塑般艺术处理。使大刀伴随歌声,定格在岁月的丰碑上。彭总与两位战士之间另外设计了一组画面,八路军战士匍伏在山岗上打击敌人,与第六组中的硝烟弥漫相贯通,显现出战争之激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