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艺术台 > 画廊 >

杨志和——从敦煌走来的骆驼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4日 14:10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CNTV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点击进入>>国画家杨志和个人主页

  杨志和生于陇上一个祖祖辈辈为农民的家庭,童年饱尝了贫穷、饥饿的磨难。读书之余,经常上山砍柴、放羊,干过许多农活,自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他从小就受到了西部黄土莽原上淳朴的民情风俗和浓郁的民间文化的熏陶,那里的剪纸、皮影、刺绣、石窟艺术等给他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童年世界,使他对艺术有一种近乎痴迷的向往。他的母亲是一位勤劳、聪慧、手巧的剪纸能手,母亲的精美的剪纸和刺绣艺术,始终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

  作为偏僻的农村孩子,虽然他酷爱书画艺术,但没有老师、没有书籍、没有工具材料,所以他只能凭借简陋的工具材料自学绘画,走过了一条漫漫的自学之路,这条路一走就走了三十多年。

  画画是他孩提时代最有趣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起初没有笔,他就用废电池中的碳条,没有纸他就用废旧作业本,没有书,他就用小人书,他就是凭借这些东西忘情地反复画自己喜爱的大公鸡、向日葵和牛,画自己神往的北京的天安门。

  16岁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酒泉师范,从此开始了系统的读书和正式的学画生涯。上师范包括工作后,物质条件得到改善,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条件,常常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读书和学画。县图书馆是他每周必去的地方。他广泛的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及儒道等哲学方面的书籍,系统的自学了汉语言文学,系统自学了中国画的理论和技法,刻苦练习书法,并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中文大专文凭和美术本科文凭。多年的超负荷的工作和学习,也毁坏了他的身体,神经衰弱,严重的失眠一直困惑着他。

  在杨志和心中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杨志和深刻的体会到画画要熟悉生活,要用自己最熟悉的绘画语言来表现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他鄙视在书斋中闭门造画的做法。他长期生活在西部的农村,随处可见供耕作的骆驼、毛驴和马,应该说他是很熟悉它们的,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还多次深入到祁连牧区,和放牧人吃住在一起,他细心观察骆驼、马和毛驴的形体结构,体味其生活习性,画了大量的速写,获得了最鲜活的感受。每次进山都会获得新的感受和收获。当他每每谈到数百只骆驼狂飙一般在戈壁上奔跑的壮阔场面时,眼睛都会放出激动的光芒。

  同时他远走兰州、北京向名家求教,先后得到范有信、陈天铀、蒋志鑫、王文芳、程大利等许多名家的精心指点。

  不得不承认,杨志和是属于那种天资高迈、充满灵性的画家。是少数领悟艺术三昧的人。我们从他的作品来看很难相信他是一个自学成材的人,因为它的画显得很“专业”,很成熟。凡名家的画,他一看就懂,就会心领神会,就会吸收变成自己的血液,可谓浑身通透。不论古今,不分东西,凡是好的东西,有用的东西,他都能广泛的消化和吸收,可谓无所不师,无所必师,正因为有如此开放和包容的胸襟,创作时才做到厚积薄发,左右逢源,灵感犹如源头活水源源不断而来。

  杨志和的创作在形式和内容的兼容性和多样化的追求,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多种廻然不同的面貌。他的作品至少可以分为骆驼、马、毛驴、山水、花鸟、书法等几个系列。有的作品浓墨重彩,显得雄强厚重;有的作品逸笔草草,显得空灵综逸;有的作品笔墨磊落,显得清新刚健。就拿他画骆驼来说,可谓煞费苦心,他尝试过各种表现手法,有的写实,有的写意,有的夸张变形,有的以线为主,有的以面为主,有的注重点线面的组合,有的用色彩,有的纯水墨,有的用焦墨的……

  近年来,杨志和排除了诸多干扰,抓紧一切时间,静下心来,创作出了大批的作品,引起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收藏界的喜爱。他的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展览,作品先后流传到世界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内外许多美术馆、博物馆和重要人士收藏。杨志和的作品正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敦煌走向甘肃,走向全国,走出国门。他正值创作的大好年华,我相信他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史建东,新浪网收藏频道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