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艺术台 > 画廊 >

李叔同的自画像亮相(图)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1日 16:27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北京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李叔同先生的画作《半裸女像》。

《李叔同自画像》。

       今起,中央美院蛇年首场“大戏”——“芳草长亭:李叔同油画珍品研究展”正式开启。与以往不同,这次的主角只有区区两幅油画。不过,这可是目前比较确切的李叔同唯一两件存世油画的首次会师展出。

       两件画作距今均已超过百年。其中一件是2011年底才从央美美术馆藏品库“发现”的《半裸女像》,这幅画作创作于1909年,此前的半个多世纪里,一度被认为已散佚,如今已成央美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另一件则是现藏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李叔同自画像》,这是李叔同1911年毕业前夕创作的留校作品,此次是第一次到中国展出。

       此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关于《半裸女像》的数份科学检测报告以及由东京艺术大学提供的40件中国留日学生《自画像》的高仿品、李叔同故居纪念馆藏李叔同早期书信资料等历史文献。据悉,展览将展至4月25日。

       李叔同存世油画首合展

       央美美术馆展厅里,《半裸女像》与《李叔同自画像》背靠背悬挂于同一展墙的两面。经由近一年修复的《半裸女像》色泽灵动;《自画像》以正面半身为中心构图,右上角有画家的姓氏“李”以及作画时间“1911”的签款。

       “作品少,让展览很难做,需要做的辅助工作太多。”央美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王璜生介绍说,此次展览早在一年前就开始策划了。去年3月,央美藏品总登记号“2011-甲”的画作被初步认定为李叔同的作品,也就是后来被确定为《半裸女像》的油画。“当时就想策划一个呈现李叔同早期艺术的展览。”在王璜生看来,国内此前尽管偶有李叔同的展览,但大多为其出家后的书法作品,其早期作品却少有人关注。

       李叔同油画的珍贵之处,在于其存世极少,比较可信的说法是仅存三幅。其中,除为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收藏的《李叔同自画像》外,《半裸女像》是于去年被推定的第二幅作品,据传还有一幅《花卉》流落于新加坡。“不过这件作品至今只有图片,几乎没人见过真迹,其确切状况也无人知晓。”王璜生说,自重新发现《半裸女像》后,央美美术馆联合一家考古研究所对其做了大量论证、研究、检测与修复工作,同时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借出了李叔同1911年创作留校的自画像。

       “这样就相当于集合了能找到的其所有油画,便于人们熟悉其画法与风格。”王璜生说,“《半裸女像》更偏写实,而《自画像》明显受印象派影响。不过,它们共通点也不少,如笔触灵动、色彩敏感等。”

       更为关键的是,这两件作品还有助于国人了解中国近现代油画史的开端。王璜生解释说,尽管李铁夫被认为是“中国油画第一人”,比李叔同还要早二十年出国学习西洋画,但其画作保存不佳,存世作品系上世纪40年代所作。

       技术检测揭秘画作真相

       在不少人印象里,看一场展览也就是赏析画作内容、技法,无外乎再展示相关文献资料,或是添加些多媒体呈现技术。然而,央美此次展览却又加入了新鲜元素——数份技术检测报告。它们是对《半裸女像》的相关论证过程与研究成果,包括化学检测、X射线扫描和电子显微镜发现等。“通过向公众展示完整的论证过程,我们希望能提供一种研究、比对一幅画的思维方法和模式。”王璜生说。

       原来,早在去年3月,央美美术馆就《半裸女像》专门召开过专家研讨会,邀来各方专家一辨真伪。毕竟,这幅油画真迹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近一个世纪,相关流转记录也中断长达半个多世纪。据王璜生介绍,画作系受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后人所托,由著名作家叶圣陶捐赠给中央美院,不过当时登记的名称为《裸女》。后来,几经辗转,登记簿作者一栏显示为“佚名”,更为离谱的是,竟给归类到一堆外国作品里。此等情形下还能被发现,多少有些“碰运气”。

       为了还作品以本来面目,王璜生形容为以“文理结合”的方式实行了全面论证。除比对最早发表在1920年《美育》杂志上的图像,还动用了多项科技检测手段。经化学检测,作品颜色层中所使用的主要油画颜料十分“近代”,既有基于白铅矿的底料涂层(铅白)、朱砂颜料颗粒,还有大量群青颜料颗粒,化学成分不乏铅、汞、铬等重金属,其中的祖母绿颜料在19世纪出现、20世纪初开始使用。而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此画使用的是传统的油性底料“白油漆作地”,也就是直接用铅白油画颜料厚涂一层,等干燥后再开始上色。这一方法自上世纪后半叶已很少使用。

       此外,X光片中,画面右半侧区域出现了与肉眼所见完全不同的内容和构图变化,即占构图更大面积的花束、玻璃瓶、下移的桌面和放置的书本。“X光显示内容应为作者最初底稿,可以推定,画作经过了作者较大修改。因此基本排除了其系临摹的可能性。”本次展览的策展助理李垚辰说。

       揭开一段留日画家往事

       在王璜生看来,本次展览还为国内艺术界掀开了早期留日画家历史的源头。与《李叔同自画像》相邻的展墙上,贴着一张从东京艺术大学借来的历届留学生名录表。从中不难发现,1905年,首次有中国学生进入该校西画系,1906年,又有两人入读该系。“头一年的那个学生名叫黄辅周,不过他只读了不到三年就肄业了,次年的两名学生,一个叫曾孝谷,另一个就是李叔同。”王璜生介绍说,要考察中国最早油画留学生的历史,就得以清末留学日本的李叔同为代表,他们比后来那批留法的美术生要早十多年。

       展厅特意展出一份重要的文献资料——1906年10月4日刊登在日本《国民新闻》第五版一篇题为《清国人志于洋画》的报道。这篇报道叙述了李叔同(当时名叫李哀、李岸)于1906年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个侧面。“文中与美术史研究相关的学术信息并不多,参考价值也极为有限,但却标志着晚清时期海外对于中国留学生学习西方绘画的一种关注。”王璜生说,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李叔同初入学,即显示出很高的绘画天分。

       如果说央美美术馆四层正在展出的“北平艺专精品展”,是牵出了一条赴法留学生经由法国美术学校所引入的绘画传统,那么“芳草长亭”无疑是勾勒出一脉留日学生经由日本美术学校转引的西洋画法与画风。展厅一隅,特意辟出一块区域展示由东京艺术大学提供的40件中国留日学生《自画像》的高仿品,它们是学生从该校毕业时留给学校最后的一份作业。最早的作于1911年,最晚的显示为1946年,而且统一采用日本通用的12号风景型画框规格(即高60.6cm,宽45.5cm),这些中国美术前辈的半身自画像油画,成为这段留学历史的图像见证。

热词:

  • 李叔同
  • 自画像
  • 亮相
  •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