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音乐剧这个舶来品,在中国正拥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在引进世界经典作品的同时,中国音乐人一直在努力原创。
在近30年的时间里,虽然有上百部本土作品问世,但人们记住的、谈论的仍是《猫》、《悲惨世界》等西方经典。
一位音乐理论家曾如此评价中国音乐剧,“就像一道清汤,没有味道。每次盼望着它能让我疯狂,但却常常失望而归。”中国制造漫长的“学步期”,让业内人士和观众不免心急。
为此,本版推出“中国音乐剧该怎么唱”,探讨阻碍我们阔步前行的坎儿究竟在哪里?——编者
“看中文版之前曾经很犹豫,通常这类演出总是原版的效果更好。没想到,中文版非常好!”作家马尚龙这样说。连续32场演出,八成以上的上座率,超过1600万元的票房,让《妈妈咪呀!》在首演地上海赢得“开门红”。
8月12日,《妈妈咪呀!》在北京掀开连演80场的序幕。之后,广州、成都、港澳台及新加坡等地将飘起《妈妈咪呀!》的歌声。
光是首轮全国巡演就定下演出200场的目标。当初听起来是不小的挑战,现在看来应该可以轻松完成。不远的将来,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居民没准也有机会与这部世界上最红火的音乐剧来个亲密接触了。
在已持续数年的对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渴望与呼唤声里,谁也没有料到,走红的竟是一出看似“两不沾”的西方音乐剧“翻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