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
北京日报记者 李继辉摄 |
契诃夫名著《樱桃园》主演、俄罗斯联邦功勋演员格尔曼诺娃与濮存昕等中国同行现场交流。
(记者牛春梅)一个是中国的话剧殿堂,一个是世界戏剧的巅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两个相望半个世纪的剧院将于8月11日至21日真正相见,莫斯科艺术剧院将在首都剧场进行首次访华演出。昨天,来自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员和戏剧理论家来京推荐将演出的三部经典剧目。
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张开臂膀热情地欢迎这些来自异国的艺术家。他在欢迎词中钩沉历史,讲述北京人艺与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历史渊源。
很少有人知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曾计划定名为“北京艺术剧院”,这是为了和它的“偶像”莫斯科艺术剧院保持一致。最终,名字虽然不一样,但北京人艺在建院之初即确定要将人艺打造成像莫斯科艺术剧院一样的剧院。
莫斯科艺术剧院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科在1898年创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高尔基、契诃夫、托尔斯泰等多位大师的作品都曾在这里多次上演,众所周知的“斯坦尼体系”也是在这里得到践行。
来自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营养一直滋养着北京人艺。焦菊隐导演就是通过学习、研究俄罗斯戏剧提出了“中国话剧民族化”的观点,并努力践行。
1991年北京人艺力邀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总导演叶甫莫列夫来人艺执导契诃夫名剧《海鸥》,濮存昕、杨立新、徐帆等人艺演员都曾参演该剧。濮存昕深情地回忆说:“导演临走之前给每个人都留了临别赠语,他对我说,‘濮,你是非常聪明的演员,但如果你能在内心汹涌澎湃的时候,外表却表现得平静如水,那你就成功了!’”
20年来,濮存昕一直记着这句话。他在现场对已经故去的叶甫莫列夫说:“昨晚,就在人艺的舞台上,我在《家》中出演觉新时就践行了你对我的教诲。”
此次莫斯科艺术剧院带来的这三部戏既有历史的,又有当代的,能够使观众看到真正的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表演风格。《樱桃园》和《白卫军》都是作者当年为剧院量身定做的,是俄罗斯戏剧史上熠熠生辉的名作。《活下去,并且要记住》则是表现苏联卫国战争的一曲人性悲歌。演员阵容也堪称绝对“重量级”,近二十位主演都是俄罗斯联邦人民演员、功勋演员。
见面会结束时,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戏剧理论家奥尔加细心地把写有自己中文名字的桌签装起来,就像是收藏什么精致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