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艺术台 > 赏析 >

宁波非遗十年路:亲近 传承 共享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0日 15:41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 手机看新闻


锘�
锘�
锘�

宁波市地方曲艺大会串表演现场。

首届阿拉非遗汇上余姚土布织布机前围满了好奇的观众。

“非遗课堂”上的金银彩绣培训。

       日前,由浙江省宁波市文化馆主办的首届阿拉非遗汇精彩落幕,来自杭州、湖州、温州、金华等地的中华老字号近30项和宁波优秀非遗项目近40项进行了展示。此外,非遗项目展演、非遗课堂培训、非遗小卫士才艺大赛等互动活动,共吸引了2.5万余名群众的热情围观。阿拉非遗汇让宁波百姓在国庆长假玩出了文化范儿。
  
       “亲近 传承 共享”是宁波市文化馆在首届阿拉非遗汇上提出的响亮口号和活动主旨,这也正是对宁波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十年发展历程的总结和提炼。
  
       非遗汇一场开放创新的文化盛会
  
       多年来,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遗保护中心一直致力于探索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公益活动模式,不断尝试与不同的社会主体共同投身非遗保护工作。阿拉非遗汇是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遗保护中心精心策划举办的一项创新活动,延续了宁波市文化馆一直以来遵循的开放创新、联合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运作理念。由于独具匠心的创意设计,首届阿拉非遗汇受到了宁波文化广场管理部门的盛情邀请,在双方的通力协作下,非遗汇活动也成了文化广场市民文化节中的最大亮点。本届阿拉非遗汇还邀请了浙江省老字号企业协会、宁波移动电视等社会力量的加盟与合作,共同打造了这场宁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最广的非遗展示展演盛会。
  
       首届阿拉非遗汇将“亲近 传承 共享”作为活动主旨,并将这一理念融入各项活动的创意中。大量中华老字号企业的进驻,是本届非遗汇的一大亮点,他们中的不少项目已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项目的保护单位杭州福兴丝绸厂,就将一架3米长的杭罗织造机搬到了非遗汇现场,令宁波观众大开眼界。宁波汤团制作技艺的保护单位组织了汤团免费品尝活动,引来众人争相排队。这些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老字号,给本届非遗汇带来了超强人气,很好地体现了非遗汇的活动宗旨。
  
       在“薪火相传——优秀非遗项目展示”活动中,余姚土布、慈城水磨年糕等项目的传承人,不仅带来了自己的特色产品,还在展会现场展示了传承百年的老手艺。“古今风韵——优秀非遗项目展演”的舞台前,围满了高举相机和手机的市民,不少家长把孩子扛在肩头,争相一睹宁波奉化、北仑等地民间艺人带来的穿山造趺、木偶摔跤、龙舞狮舞等精彩表演。
  
       这场亲近传统、传承文明的文化盛会受到了宁波百姓的热烈追捧,从奉化赶来的裘女士和朋友围着制作越窑青瓷的展位,一边拍照一边赞叹:“头一次看怎么做青瓷的,这机会太难得了,看也看不够。”衢州邵永丰麻饼、宁波桑洲麦饼等展位前大排长龙,师傅们忙得午饭都顾不上吃。原定于下午4点的撤展时间被一推再推,不少市民直到晚上6点还不肯离去,不停地追问工作人员:“这样的活动阿拉太喜欢了,明年还有吗?”
  
       亲近搭建让百姓了解非遗的公益平台
  
       揉、搓、捏、按……近30位小朋友在面塑老师曲海田的指导下,学得有模有样。姜同学举起刚刚做好的风车,兴奋地说:“玩自己亲手做的玩具太有成就感了。”除了数十项非遗项目展示和表演,宁波市非遗保护中心还将自创品牌活动“非遗课堂”搬到了非遗汇现场,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六七岁的孩子,近百名市民跟着传承人学起了纸风车、粽叶编织、面塑等手工技艺,教学现场堪称火爆。
  
       “非遗课堂”作为一个让百姓了解非遗、亲近非遗的公益平台,2013年初由宁波市非遗保护中心与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6区文化馆联合打造,充分整合全市非遗资源,大范围、大力度地向民众推介非遗项目,让有兴趣的市民能在家门口学习非遗技艺,以更周到的服务让民众享受真正的实惠。“非遗课堂”课程内容丰富,包括风筝制作、四明内家拳、宁波金银彩绣、宁波菜烧制技艺、奉化布龙表演等。2013年上半年,人气火爆的“非遗课堂”开班200多期,培训学员6000余人次,备受欢迎的宁波菜烧制技艺一门课程就开了3期,培训学员近百名,还不断有人要求加课。
  
       传统节日活动、文化遗产日活动、非遗进社区活动都是为老百姓亲近非遗搭建的通道。春节、元宵节的灯谜活动,清明节的风筝制作技艺培训、放风筝活动,端午节的传统手工技艺展示,中秋节的曲艺专场演出……每一个传统节日,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遗保护中心都要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让非遗项目、传承人与广大市民亲密接触。2013年的“品味端午,传承文明”端午节活动,参与群众达20余万人次,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了宁波非遗的魅力。活动当天下午2点的演出,传承人们早上10点多就赶到了现场候场,满头银丝的老观众更是中午12点就在台下坐定,不舍得离开一步。传承人登台表演的机会有限,观众能欣赏到本地原汁原味非遗表演的机会也属难得,因而双方都格外珍惜这短暂而珍贵的时光。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韩丹

热词:

  • 非遗
  • 传承
  • 文化遗产日
  • 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