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2日 17:03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
|
赏灯 |
老北京的元宵节习俗
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
|
北京宫灯 |
花灯又叫“彩灯”,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提灯几大类,是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剪纸、诗词书画互相融合的一种综合艺术品。它的用料也极其丰富,一般用竹木、金属、绸缎、明珠、玉佩、丝穗、纸品、玻璃等材料扎制。花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断发展创新,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元宵节赏灯始于汉代,盛极于唐朝。三十多年前出土的汉代“长庆宫灯”工艺水平已经极高。明、清两朝的宫灯稍显繁复。1915年,北京宫灯首次被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时,便荣获金奖,因而说宫灯是具有国际市场的工艺精品。
1949年开国大典时的那对红灯笼,1995年曾在中国嘉德公司拍出了1380万元的天价。19 97年,一件清晚期红木宫灯在嘉德拍出1.1万元;2002年北京翰海秋拍,一对清代套料宫灯以7.92万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