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9日 17:50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又是新春到,曾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最常见的迎春习俗的年画,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可随着岁月的流逝,原本是寻常百姓贴在门上或挂在家里的一种吉祥符号的年画,如今已成为不少热衷收藏民间艺术品人士眼中的“宠儿”,其价格也一路攀升。
“提起年画,太亲切了。” 说这话的李之熙是新疆一建的一位退休干部。今年61岁的他对年画有着浓浓的感情和深深的记忆。
“1975年以前,我家住在山东省文登市,小时候每到春节,父母就会将家里的墙壁刷白,然后用自家做的浆糊或者图钉贴上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年画,增添喜庆。”贴年画,也是李之熙和兄弟姐妹们都喜欢抢着干的活儿。“一是贴上年画后就意味着要过年了,将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了。再者,每年的新年画内容也是那时候小孩子听故事的机会。”李之熙介绍说,小时候没有电影电视,报纸刊物贫乏,更没有网络等现代媒体。因此,年画作为惟一的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传播载体”,以其通俗性反映了几乎所有民俗文化内容。
李之熙说,当时家家户户都喜欢买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这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看上去生动活泼,热闹非凡。
“这主要是民间流传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亲的吉日良辰,人们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鼠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有些老奶奶在临睡前常逗孩子说:‘快把鞋藏好,别让老鼠偷走当花轿了’,非常有意思。”李之熙说。
除此之外,李之熙还记得那年代,还有福禄寿或花卉鸟兽题材的传统年画,也有再现三国赵子龙大战长坂坡、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明代朱元璋童年民子山放牛玩耍等历史故事的历史题材年画,还有诸如麒麟送子、黄金万两等民间传说的喜庆年画等等。
“那个年代的年画之所以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主要是那个时期不少年画的艺术水平堪称一流,因为有不少大师级的画家,如叶浅予、李可染等,不计工本不计报酬,参加年画的创作,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这是那个年代所特有的,如今是再也见不到了。”乌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纸制品收藏大家张吉昌介绍说。
纸制品收藏家张吉昌告诉记者,传统年画都是先由艺术家们手绘底样后,再使用“套印”工艺印刷,也就是以“青、品、黄、黑”这四种基础色的叠加来呈现不同的色彩。这种方法虽然效率很低,但成色却别具一番风味。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印制年画采用了现代彩色印刷技术,年画不复从前。随着上世纪90年代台历、挂历的出现,年画更是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由于存世稀少,其背后的辉煌如今也很少有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