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艺术台 > 赏析 >

把收藏当炒股会流失文化?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1日 17:18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广州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十七世纪 犀角雕仿古螭杯

       “传统型”收藏PK“投资型”收藏

       第六届AAC艺术中国颁奖礼日前在北京举行。通过之前数月的网络票选选出的五位“公民藏家”也获颁了奖项。主办方称,“公民藏家”看重的是收藏的社会责任和分享精神,以及对文化传承和遗产存续的关注。在当下资本大量涌入、“投资”心态风起云涌的收藏环境中,这种态度似乎更接近于中国传统以闲钱、闲时玩收藏,着重精神熏陶、审美塑造、情感滋养的收藏方式。那么“传统型”和“投资型”收藏之间,是否有跨不过的鸿沟?收藏的目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大藏家必须以投资作为手段,追求利润,实现良性循环,不然哪有那么多钱来搞收藏啊?

       武少宁(收藏家、广州国彩艺术馆常务副馆长):玩收藏就应如滚雪球

       为了投资、升值、财富利益而进行收藏,与因为爱好、兴趣而进行收藏一样,都是无可厚非的。可以说,完全凭爱好的收藏,不可能长久。大藏家必须以投资作为手段,追求利润,实现良性循环,不然哪有那么多钱来搞收藏啊?一般人都是先买进一些东西,放几年,等价格上去了出手,赚些利润,再投入买更多东西。通过这样一种资本累积的方式,一步步做大,也是比较现实可行的方式。从实际情况看,只藏不卖的,往往在出手时显得谨小慎微,因为那点儿钱经不起折腾。从收藏文化的角度说,这些人很值得写一笔,他们当中很多人生活都很清苦。

       现在还有一类买家,资金雄厚,大把钱砸进去。他或许也会看走眼,或是一时冲动付出了高价,也可能买了一件东西之后会后悔。但你不能因此就说他这种买法有什么不对。有些人会说这类人拉高了市场的价格,是一种“炒”法,不理智、不理性,但这个是没有办法的,古今中外都是如此,物以稀为贵,价高者得。即使在欧美国家,一般人想买一件梵·高的作品,可能吗?所以在艺术市场中,可能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一开始投入买了好东西的,雪球滚大的速度就更加快,这是必然的。比如广东有几个大老板,买高端的东西,每年百分之几百地涨。市场有其自己的规律,说得不好听就是弱肉强食。上次我们参加一次拍卖会,有看中的东西,也有个心理价位,结果有人举牌比我们高出很多,那就只能看着被别人拍走。从艺术到财富的转化,或许少数人更有决定权。

       另一方面这个可能也和国情有关。比如俄罗斯,每家每户可能都挂几张油画,有的传了很多代,突然发现有一天很值钱了,就算是意外之喜;很多年也不涨,也无所谓。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还没多少年,以投资为取向很正常。就像股票一样,你能说它有什么不对么?没有一个良性的资本市场,社会的运行也是会遇到麻烦的。资本是社会这台大机器里的润滑油,没有大量的投资,创作也没动力啊。

       艺术品与社会公众的共享,除了在市场价格方面的增值之外,还具有穿透历史的精神力量的传承。

打印】【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分享 i贴吧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