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9日 17:17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扬子晚报
韩凤颖精雕细琢《清明上河图》 |
南京退休工人韩凤颖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就喜欢上了竹雕,开始了竹刻创作。他自学成才,成为栖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
与竹雕打了40多年交道,他历时十余年创作的竹雕版《清明上河图》已临近收官阶段,将于青奥会前完成。
选材有讲究,画雕样样用心
为了雕刻《清明上河图》,老韩光是对竹材处理就花了3年时间。竹雕对竹子的要求很高,老韩选用的是安吉的竹子,竹子要6年生,背阴生长,冬天采摘,这样的毛竹淀粉、糖分含量低,不易生蛀虫。选用的毛竹要有竹节,表面有蜡。竹子从安吉运来后,老韩还要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为了做竹雕,老韩借阅了不少竹子生长方面的书籍,因此认识了南林大图书馆的老师。“这位老师给了我不少指点,一些防蛀处理方法就是他告诉我的。”老韩选用表面没有开裂、虫蛀的毛竹,毛竹要大而粗,先用清水浸泡,然后再用化学药水浸泡,最后再用砂纸打磨竹节,这样可以确保作品完成后能保存较长时间。
老韩选的是台湾版清明上河图,对照着打印出来的《清明上河图》图片,老韩描摹了一年多,才将成百上千的人物、房屋与树木等一一画在了竹子上。
浅刻完成之后,老韩接下来要精雕细琢,一笔一笔刻出每一座桥、每一艘船、每一个人的神态。整幅作品中,他一共刻有人物2854人,动物207只,船32艘,房屋526间,车42辆,轿子27顶,桥梁21座,树木1117棵,整个竹雕拼起来长7.2米,他花了6年时间,才基本刻完了这幅作品。
从小喜欢竹雕,成非遗传人
在卧室跟厨房之间六七平方米的走廊,被老韩辟做工作室。墙上、桌子上随处可见老韩雕刻的竹制插屏、扇骨、笔筒、烟盒,一百零八将等竹类工艺品。最长的竹雕作品有1.5米,最薄的作品是壁厚0.75毫米的竹雕。
老韩介绍说,自己做竹雕是半路出家。七八岁时开始对画画着迷,由于父亲是车工,家里有不少刻刀、小锤等工具,到了初中,他就开始尝试动手做竹雕。渐渐地,雕刻竹子的刻刀、锯子、榔头、木锉,以及游标卡尺、卷尺、分度器等专用雕刻工具攒起来了,他也从门外汉变成了专家。
老韩经常不落窠臼,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做法。他雕刻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先将每个水浒人物雕在竹片上,然后选用长1.5米、直径15厘米的竹子,将雕好的竹片再镶嵌在竹子上。“这样有类似浮雕的立体效果,也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
据了解,老韩已被南京市栖霞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竹雕”的传承人。他计划青奥会前完成竹雕《清明上河图》,接下来他盯上了《富春山居图》。“前段时间看到合璧展出,我打算做个竹雕版《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