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艺术台 > 民间美术 >

传统牙雕技艺如何与现代审美结合?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1日 18:02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北京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北京的国都史已近900年,历代王朝都会从全国各地招募能工巧匠到京城为宫廷服务献艺,久而久之,形成了浓郁的“京作”地方特色。在这众多的艺术品种当中,玉器、景泰蓝、牙雕、雕漆是典型的“宫廷工艺”,它们与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一起,被誉为“燕京八绝”。

       柴慈继:用北大荒的胶泥自学雕塑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说起来,家里和艺术是不太沾边的。祖上一辈都是在铁路上的,父亲是在铁路的学校里教书,母亲是儿童医院的职工。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画国画的姑姑成了我的启蒙老师。小时候,画画用的都是窗户纸,雕刻用的木料,也就是家里的柴火、废家具。

       “文革”开始,我在北京三中上高一。高三的时候赶上了上山下乡,我们统一分配去了北大荒,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4师齿轮厂。齿轮厂主要是修农业机械,我在那里一呆就是8年,在厂里当车工和铣工。

       在兵团有很多来自北京、上海的知青都喜欢画画,大家自然就因为共同的兴趣凑到了一起。他们很多人都是很有美术基础的,我在里面算是画得差的。

       那时候突然想学雕塑,只能完全靠自学。北大荒有的是现成材料,这里有种特殊的胶泥,我们在外面挖地的时候都能挖出来。我在宿舍里自己做了一个雕塑台,就搭在自己上铺的铺位上。我想找本医用的解剖学教材,可是哪里都找不到,只好买了本给赤脚医生用的解剖学。每天上班8个小时,回到宿舍就是自己做雕塑。知青的生活很艰苦,但我倒是自得其乐。兼职给厂里画黑板报,做展览,办专栏,很多时候不用三班倒了,比别人少干了不少活儿。

       现在想起来,我能走到今天可以说是在吃知青时期的老本。那时候,我学会了去观察生活。插队时我对生活的观察充满激情。那时曾经雕过一只羊,觉得比现在雕得还好。冷不丁看到窗外过来一辆马车,就赶紧冲下楼去追马车。气喘吁吁追上马车,就坐到了车辕上。赶车的老汉看着我直纳闷,我说我就是想看看这匹马。坐在人家的马车上走了两站地的路,其实只看到了马屁股,不过我对马屁股的理解确实由此深刻了。

       正是在知青时期,我第一次接触到牙雕,还是在一幅挂历上看到的。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民族宫举办的一次美展的作品,有一件“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牙雕,作者是孙森,他后来成为了我的师父。

打印】【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分享 i贴吧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邓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