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艺术台 > 赏析 >

齐白石:萝卜白菜里的中国精神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6日 16:32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国际在线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白菜萝卜等“俗物”在齐白石老人笔下呈现出别样的艺术美

       从星斗塘边被虾钳夹伤脚趾的青涩少年,到90岁仍倔强如石的老人;从远近闻名的雕花木匠,到蜚声国际的水墨画巨匠。齐白石老人的一生如他的作品,能让人反复品读。今天重观白石老人那青菜绿豆的画,我们能品出点什么?借着渐渐升温的齐白石热,记者专访了对齐白石研究多年的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总经理吕立新。

       旧时代的“杜拉拉”

       在中国,不知道齐白石的人少之甚少,从小学课本到国内外艺术品市场,齐白石及其作品一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就像吕立新说过,“齐白石是距离今天最近的一位美术大师”。

       不过,这位远近闻名的画坛巨匠并非生来显贵。齐白石从小出身贫寒,为了生存15岁当了木匠,后来和师傅学习在木头上雕花,到27岁才开始学习绘画。1919年,在当时社会平均寿命只有45岁的时候,已经57岁的齐白石来到了北京,靠着卖画为生。然而,本以为能在北京打出一片天地的齐白石偏偏不走运,画作怎么都卖不出去。此后,齐白石又用10年时间彻底否定自己的画法,期间,他从一间破庙搬到另一间破庙,辗转多处,68岁终于“衰年变法”成功,成为一位举足轻重的艺术巨匠。

       “如果这样看来,齐白石可以算作年岁最大的‘北漂一族’了。”吕立新说。齐白石来到京城后颠沛流离、生活艰辛。他的一生变化也是时代生活的写照。经历了清末民初的动乱,到了新中国齐白石才得见曙光。

       从小木匠到画坛巨匠,齐白石这一路的坎坷让人心生敬畏。吕立新说:“齐白石有很强的奋斗精神,用现在大家常讲的励志来说,如果说杜拉拉是个虚构人物,一个对于社会的幻想,那么齐白石的艰辛历程就可以说是那个时期‘杜拉拉’的真实写照了,从他身上你能够得到很多启发。”吕立新因此认为,用“齐白石比一千个杜拉拉更励志”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鼠蝇入画也脱俗

       齐白石70多岁时曾对人说,“我才知道,自己不会画画。”人们当然不会相信。老人一再强调,人们却越发称赞老人的谦逊。吕立新说,齐白石老人一生都像一个孩子,保持一颗童真善良的心。他的人生没有献媚,没有争名逐利。正如他所的作品一样,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齐白石自创红花墨叶一派,其画为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他的专长是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而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除此之外,齐白石80岁之后,画虾的技艺更甚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吕立新告诉记者,“齐白石是用自己的真实生活在作画。”这不仅是齐白石独特艺术风格的诠释,也是他作品被重新定位,从俗到雅最真切的体现。“传统文人认为是俗气的,在齐白石笔下都能有所转变,萝卜白菜都能进入他的画,都能画得清新脱俗,这在他前辈的国画家中是没有的。”

       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也发生极大的转变,“真实”是现今人们的追求。而齐白石似乎早有先见之明,他的画一直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过,“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绘画,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也因此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笔墨传达中国精神

       闻名世界的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曾经的一个玩笑,“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齐白石生活的近百年岁月,正是中国社会与思想的大变革时期,他所从事的中国画也受到外来思潮的激烈冲击。定居北京的初期,其独创一格的艺术也曾不被画坛所理解。

       虽然有人说他的画大多是白菜萝卜、虫虫鸟鸟,不如其他画家那样宏大有气魄。但正是这些源自生活的真实感触,才使齐白石书画饱含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另外,齐白石笔触间流露的是那种无一不精、无一不新的特点,也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出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

       可以说,齐白石的画表达的是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他的人物画长于传神达情,他的书法简约大方。吕立新告诉记者,“就是他这种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他的画作中展现了不仅是深厚的艺术造诣,还有非凡的中国精神。”

       齐白石创造了中国20世纪艺术的奇迹。几十年来,齐白石不但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也赢得了广大艺术爱好者的追慕,齐白石在艺术市场上的热度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打印】【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分享 i贴吧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