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艺术台 > 民间美术 >

守望“非遗”:陈官短穗花鼓黄河岸边舞动300年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5日 15:52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大众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短穗花鼓”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正通过开设“短穗花鼓”选修课、组建表演队等多形式让学生了解,喜爱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形式。    

       短穗花鼓动作优美,艺术价值高,表演技艺有难度但基本要领易于掌握,是一种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表演艺术形式。改进后的短穗花鼓更适应了广场表演、节日庆典等活动,由过去的打着花鼓要饭变成了今天打着花鼓庆祝。

       去年,陈官短穗花鼓成功入选“十艺节”演出节目,登上了更高级别的参演平台,也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项民间艺术。

       流传于广饶县陈官乡的陈官短穗花鼓起源于明清时期,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6年11月,陈官短穗花鼓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2月又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过去打着花鼓要饭,

       今天打着花鼓庆祝”

       短穗花鼓的动作奔放、舒展。它的特别之处在于用以打鼓的不是鼓槌,而是系在鼓槌一端的鼓穗。两根三寸长的短杆,各系六十公分长的短鞭,短鞭中间部位两个猫耳朵,猫耳朵上系两个灯笼穗,表演时迎风飞舞,鞭头手工加工成疙瘩穗,穗头十二公分,用于击鼓。其中,系穗的绳子有黄色和红色两种颜色,是当年艺人进宫表演得到皇上奖赏,赏赐了黄色穗绳,一直沿用至今。花鼓在腰间是活动的,并不固定,在跳动中用鼓穗打鼓没有高超熟练的技能是办不到的。原山东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一级编导李守信老师介绍说:“短穗花鼓的艺术价值很高,因为它动作多、花样多,因此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次它的技艺性高,要想打好短穗花鼓得有熟练和高超的技艺。”

       短穗花鼓原形是一人打鼓,一人伴唱,伴唱者手击小镲,伴唱一些传统段子,唱腔都是乡味十足的民间小调。如“串九州”、“枕头记”、“十二月”等,唱久了艺人们也能即兴表演,随口就来。短穗花鼓的击鼓套路有三四十种,像张飞骗马、苏秦背剑、就地十八滚、鲤鱼倒卷帘、菊花盖顶、二龙吐须等。不过,近几年陈官短穗花鼓有了多方面的创新,比如现已发展成了队舞和群舞,而且在表演中加入了很多新的舞蹈元素。同时,花鼓中还吸收了戏曲等其他表演艺术的一些表演形式,还将舞台表演的一些元素植入,使短穗花鼓更饱满耐看,更有艺术冲击力。今年63岁的原陈官乡文化站站长张兆海说道:“短穗花鼓动作优美,引人入胜,表演技艺有难度但基本要领易于掌握,是一种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表演艺术形式。改进后的短穗花鼓加配了大鼓、唢呐、锣、钹、镲等乐器,编排了几套由十几人、几十人同时表演的集体舞蹈段子,适应了广场表演、节日庆典等活动。短穗花鼓也由过去的打着花鼓要饭变成了今天打着花鼓庆祝,用鼓声、歌声来歌唱幸福生活,歌唱美好明天。”

打印】【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分享 i贴吧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