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艺术台 > 民间美术 >

威风锣鼓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1日 14:58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太原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威风锣鼓最早的名称为“锣鼓”,老百姓俗称“家伙”,是一种民间打击乐器的合奏形式。由于它节奏明快,威武雄壮,无论是看还是听,都使人感到威武无比,所以也被称为“威风”。

       尧王在历山访贤时遇到驾牛耕田的舜,在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后,认为舜符合当帝王的条件,将帝王的位置禅让给了他,并将自己的两个女儿许配给他。从此娥皇、女英便以历山为婆家、羊獬为娘家,两个村的人从此也成了亲戚。羊獬人称娥皇、女英为“姑姑”,历山人称她们为“娘娘”。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娥皇、女英回娘家,农历四月二十八,娥皇、女英回婆家,两地群众就会敲锣打鼓迎接,以示威风。在“接姑姑”、“送娘娘”的民俗活动中,威风锣鼓所打的曲牌都与所途经的22个村落有关,每停留一个地方就会敲打与此地发生的故事有关的曲牌。比如《风搅雪》曲牌,表现的是有一年的三月初三,气温骤降,大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但接“姑姑”的人依然顶着寒风要到历山接“姑姑”。尧王深受感动,便做了这首曲,答谢大家的深情厚意,此曲只有羊獬人敲。比如《吃凉粉》曲牌,多在路上行走或中途吃饭时表演,沿途队伍要在指定的几个村子集体休息吃饭。农历三月,村里没有很好的饭菜招待大家,大多是一些凉拌菜,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凉粉,能解除途中的疲劳。该曲听起来如缕缕凉风拂面,使人顿生凉爽舒服之感。又如《笑回乡》曲牌,形象地描绘了娥皇、女英在路上和乡亲们有说有笑的场面,表达了大家的愉快心情。再如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汾河西岸历山的队伍要到汾河东岸的羊獬村接“娘娘”。这天,羊獬村的队伍要到汾河东岸等候迎接,当历山的队伍来到河边时,两支队伍隔河相迎,敲锣鼓以示问候。羊獬村队伍面西演奏《西河滩》曲牌迎接“亲戚”,同时,历山队伍隔河面东演奏《东河沙》热情呼应。

       到了清末民初,据《临汾市志》记载:“全县村村有锣鼓队,春节期间处处有锣鼓声……”锣鼓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种场合,在田间地头、集市庙宇、逢年过节、欢庆丰收等活动中,威风锣鼓都是主角,在当地民俗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地有民谚:“高兴不过娶媳妇,热闹不过敲锣鼓。”

       威风锣鼓是将乐、舞、技三者有机结合的综合性鼓舞艺术,动作讲究“帅、漂、脆”,在表演中手、眼、身、步、头几个部位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威风锣鼓的主要表演形式有三种:一种是挎鼓表演,平阳大多地方都采用挎鼓打,鼓手挎一面扇形大鼓进行表演。挎鼓打比较灵活自由,鼓手可以边打鼓边舞动,显得格外欢快热烈,演奏乐器主要以挎鼓为主,另有锣、钹、铙。在传统锣鼓中,还有小斗锣,现在已经很少见到。另一种是阴阳鼓。阴阳鼓是将一面大鼓和一面小鼓同置于一个鼓架上演奏,在有些地方称 “子母鼓”,大鼓为“阴”,小鼓为“阳”。演奏乐器除大鼓、小鼓以外,还有锣、钹、铙。大鼓和小鼓一般是由一人演奏,但在有些地方,是由两人演奏的,演奏风格细腻、文雅。在行进表演时,如两支锣鼓队相遇,就会形成一种 “对打”的局面。两支锣鼓队互让,争先将自己的“绝活”亮出来,有的将锣、钹抛向空中,有的做各种翻花表演。这时,两支锣鼓队的锣鼓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打,能够保持鼓点清晰、节奏不乱的一家为胜方,因不能承受对方干扰、节奏乱了套的为败方,败方要给胜方主动让路。

       威风锣鼓是晋南众多锣鼓艺术中名声最大、影响最盛、流传最广、生命力最强的一种民间打击乐表演艺术。自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式表演成功后,成为了当地的品牌文化项目。但目前存在年轻人对于流传下来的“符号谱”看不懂的状况,导致有些村的曲牌丢失。

打印】【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分享 i贴吧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