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艺术台 > 民间美术 >

民间收藏青铜钟40余口 最早明永乐年间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6日 15:39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扬子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曹先生和他收藏的铜钟

       40多口青铜钟,最大45斤

       在曹先生家中的客厅里,记者看到,紧挨着墙壁,有一个自做的大木架,木架上一排排依次悬挂起来的铜钟,大部分外观显得较为沧桑,也很是吸引人的眼球。

       曹先生告诉记者,他收藏的铜钟,最大重达45斤,最小的也超过4斤。同样,30年前,他就开始收集铜钟了,当时主要是按铜的市价收购。“因为钟太重了,而铜的价格一直挺贵的,承受不了,这才改行收藏其它的铜器。”曹先生说。

       因为收藏的原因,曹先生对青铜钟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据其介绍,早在早期及夏商时期,钟就作为礼器出现了。最初的钟以木制、竹制、陶制为主,是一种简单的打击乐器。随着青铜的出现,在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制作的钟。

       曹先生向记者介绍说,他收藏的这40多口铜钟中,最大的一个是清代出产的,重达45斤;最早的是明永乐年间的;而最小的一个是民国时期的,也有4斤重。

       说到铜钟的用处,曹先生告诉记者,它不仅是乐器,还是报时器。而在一些寺庙中,一些檐廊之上也悬挂有钟,其实它并没有钟锤,而是四片金属叶子,确切地说应该叫“风铃”,它的声响可赶走想来栖息或者来周围逗留的飞鸟,以防香客烧香时,被鸟粪击中,触霉头。

       钟上图案、文字都是史料

       这么多青铜钟同集一起,轻轻拉动钟锤,铜钟便发出低沉而苍劲的响声,余音回绕在房间里,久久不愿散去。为了让记者清晰地看清钟身表面的纹路,曹先生拿出放大镜,他耐心而仔细地向记者介绍,铜钟里面有一层黝黑的物质,那并不是人工涂制的,也不是为了抗氧化而做的处理,那是经过年代积淀而成的,内行人都称之为“包浆”,能判断青铜的年代出产。

       曹先生拿起一个表面刻了“寿”字图案的铜钟,向记者介绍,一般古人会在钟的表面刻上文字和图案,多来表达祝福吉祥之意,或记时记事。因此,古铜钟不仅在文字发展史上,更为古代社会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史料。曹先生说,这些收藏品是中国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只想将古文化传承下去。

打印】【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分享 i贴吧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邓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