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艺术台 > 赏析 >

古木怪石图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9日 17:11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新民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官至礼部尚书,谥“文忠”。他才华横溢、成就卓著,在中华文化史中也称得上一个奇才。其诗、文汪洋恣肆、清新豪健,似天马行空,不落俗尘。其书法丰腴跌宕、绵里裹针,在用墨上独具心得,虽甚用意,却又天真烂漫,不露痕迹。史载他善画竹,但流传至今的仅《古木怪石图》一图,然而他关于“士人画”的立论却深入人心,影响了此后一千年的中国画的发展。

       《古木怪石图》纸本,墨笔。图左画一怪石,谓其怪,我依其石身上满勾的圆形弧线,当作石之纹理看去,怎么也无法弄明白其结构。右边是石旁穿出的一株古木,枝头枯杈,极似一组左右分叉的鹿角,但是也有奇处,就是虬曲之树身,到上方竟然转了一个圆圈,见所未见。连米芾也觉得“怪怪奇奇无端”。待读到东坡的论画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才有点明白,原来东坡本就无意写实。联想到他极为推崇的表亲文同也好画“S”形的“纡竹”,意在表达虽遭倾轧但仍挣扎向上的心志,那么东坡画的树干被压向下却又转弯向上,是否也有所寄托呢?东坡一生屡遭挫折和打击,其思想中儒、道、佛的影响都非常深刻,他又崇尚“意气”,那么在画中有所寄托也在情理中。从笔墨上看,画中无论怪石的纹理还是古木的枝干,以功力深厚的中锋运笔,线条弧曲劲挺,十分优美,分明是北宋的时尚。而选择古木怪石为题材,在当时也不多见,其意似在弘扬其倡导的“士人画”的“萧散简远”、“古雅澹泊”的境界。影响所及,进入元代,枯木竹石也如墨竹画似的成为文人热衷的画题。

       苏东坡以文章、书法名天下,然而他散见于诗文中的画论,却成为五百年后董其昌阐述南北宗画论的理论基础。虽然文人作画,“自娱而已”,早在南北朝时梁萧贲已有此说,但不求形似,“取乐于画”,“取其意气所到”,追求“简古”、“平淡”的意境,则是由苏东坡以优美的文辞传导给后人的。米氏父子更直言之为文人“寄兴游心”的“墨戏”。北宋以来,更多的文人介入画坛,这对于提高中国画的文化内涵,意义深远。画家以笔墨为游戏,“聊以自娱”,就似今日人们业余或退休后聊以书画修身养性,实在也是中国书画的一大特性。然而苏东坡的初衷,似有诸多的无奈,他也许预想不到,文人的笔墨游戏,日后竟会走出“自娱”的书斋,风靡画坛,以至于到今天可能有不少的人模糊地以为中国画仅是一种所谓“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的笔墨游戏。其实,历史上的中国画包蕴了更广博的文化内涵。唐、宋、元时期的中国画曾经是那么的丰富和辉煌。

打印】【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分享 i贴吧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邓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