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艺术台 > 民间美术 >

黎族龙被:蕴藏万物和谐之生态观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8日 17:39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海南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清代鱼化龙丹凤朝阳图龙被

       龙作为天子权威的象征,其形象在很古时代就被描绘在华夏的王者旗帜上,而与天子权力相关的一切,也都被冠以龙名、饰以龙章,海南黎锦的精华龙被也不例外。作为纺、织、染、绣四大工艺中难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的织锦美术工艺品,龙被长驱直入皇城宫墙,承载荣耀无数。

       祥云氤氲,黄龙麟光闪闪,一飞冲天,势不可挡。这堪称华美富丽的黎锦,就是明代的《黄龙升天图》龙被。

       自汉代起,黎族龙被就被作为贡品长驱直入皇城宫墙,宣示天子独尊地位。后来,龙被又当作国礼馈赠外邦显扬上国天威,或奖赏大臣以示恩宠,题材越来越广泛,图纹越来越多姿多彩。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卡西尔说的,“艺术为人生开启了一个崭新局面,它为人生提供历史深度。”透过一幅幅艳若云霞、色彩斑斓的龙被,人们被带入一个中国传统多元文化在黎族民间融合的民族艺术世界,博大精深而如花似锦。

       龙被“天上取样人间织”

       至少在3000年前,黎族妇女就已掌握植物柔韧纤维加工和纺织技术,即麻纺织工艺,成为黎族纺织工艺的源头。千百年来,黎族先民利用植物纤维纺织经历了从无纺布(树皮布)———麻纺织品———棉纺织品的过程,黎族的纺、染、织、绣技艺到了宋元时代更是突飞猛进,从自然的素服到五色彩服。直到朝廷贡品龙被的出现,将黎锦技艺推向巅峰。

       据载,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平服南越后,在海南岛开设珠崖、儋耳两郡,标志着封建政治势力开始进入海南。此时,海南有名的纺织品,也开始成为朝廷的贡品。《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蛮不堪役,遂攻郡杀幸。”还说儋耳“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绣,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污”。可见,距今2000多年前的黎族织贝已经堪称卓然不群的织品。   

       “黎族龙被产生于东汉明帝时代,是汉朝中兴的产物。”我省文史专家、海南省行政学院教授刘光前长期专注于龙被文化研究。他介绍,东汉光武帝十九年,海南虽然撤郡而归属合浦郡,但海南和朝廷的关系却因朝廷抚定措施的得力而更加密切起来,黎族织贝又重新成为贡品。黎锦光辉艳若云,人见人爱,正是由于朝廷对黎族织贝的重视和对黎族纺织工艺的垂青,黎族同胞又从强烈拒征织贝转为“慕义贡献”,促使黎族龙被应运而生,脱颖而出,成为黎族织贝中的奇葩。   

       至汉明帝时,朝廷开设画院,广召著名画师、艺匠和纺织良工,专为皇室设计制作各种雕绘龙章龙纹的建筑和用品。此时,龙的形象开始出现在黎族岁贡的织贝上。这种“天上取样人间织”的龙被,经过心灵手巧的黎家妇女的精心织绣,龙的形象格外生动传神,成为艺术史上的一大创举。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推陈出新,龙被越发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打印】【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分享 i贴吧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邓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