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艺术台 > 民间美术 >

泉州刻纸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6日 17:06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被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李尧宝刻纸”传承人黄丽凤的作品《大海的新娘》

       一把简单的刻刀、一张普通的纸,经过一番精心雕刻,带来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腾云驾雾的飞龙、交枝缠草的大树、造型各异的人物、活灵活现的虫鱼……

       泉州刻纸非遗传承人黄丽凤向记者展示了纸上雕刻的奇妙。1日,记者拜访黄丽凤,与其聊起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李尧宝刻纸”。

       儿时偷着学 成了“传承人”

       泉州刻纸艺术历史悠久,开始于唐代,盛于宋元。民间,每逢春节、元宵和喜庆,家家户户,剪红刻翠,挂桃符,张古灯,窗户门楣贴团花、粘红笺,显得古雅富丽,喜气洋洋,逐渐形成一种习俗,延续到今天。而李尧宝刻纸作为其典型代表更是被世人所熟知。

       一谈起刻纸,作为泉州著名“李尧宝刻纸”的第四代传人,黄丽凤显得相当激动:“我小时侯经常看到外公李尧宝在一张简易的工作台上认真地设计画稿,刻制作品,当看到一张张精美的刻纸从外公手里诞生,这深深的吸引我。刚开始的时候,家人担心影响我的学习,不让我学,我就偷偷的把东西放在抽屉里,趁家人不注意的时候再拿出来刻。”

       从学习刻纸开始,刻刀、木垫、蜡盘、各式纸张填满了黄丽凤的世界。从12岁开始,迄今已30多年,但她始终坚持不懈在一张张纸上雕刻着大千世界。翻看一本本作品集,从传统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到现代的北京奥运鸟巢、上海世博会海宝,黄丽凤始终如一在刻纸的世界里不停地进行创作。

       传统技艺需创新

       在一本作品集里,一张题为《大海的新娘》吸引了记者的眼光。这是一张有着多种色彩的刻纸,有别于传统刻纸的单一颜色,这张作品在不同的部分呈现了不同的颜色,恰到好处的色彩加上传统手工精细雕刻出来的图案,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

       “这是一件套色刻纸作品,是为参加‘海峡文人剪纸大赛’而创作的,吸收了国画中晕染的技法,加上用传统的鱼纹异型作为惠安女的裤腿,整个造型看起来比较独特。”见到记者注意到这件与传统风格不同的作品时,黄丽凤在一边为记者解答起来。

       “作品要创新,要吸收新的元素为自己所用,你如果不创新,按老调去做,路就会越做越窄。”黄丽凤表示,作品一定要通过传统的技艺手法给予它新的文化内涵,刻纸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是扎根于区域文化的,代表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但又不能只固守这一区域,要不断吸收新的东西。

       刻纸看似简单,但一件好的刻纸作品光构图往往需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每个作品都要几易其稿才能最终成型。而做出图形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选纸、裁纸、装订、雕刻、整理、装裱,每一道工序都有其严格的要求。就以最为重要的雕刻来说,泉州刻纸以其图形工整、线条流畅著称,其中刻画的线条特别细,最细的线条不到1毫米,而且一次要刻20多张,所以对手工要求很高。一天十几个小时坐在台前雕刻那是家常便饭,所以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

       盼刻纸手艺代代相传

       “现在学的人是有了,但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供教学所用。”谈起这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黄丽凤忧心,“此外,缺少有力度的宣传也是一大问题,相比较泉州的南音、木偶,泉州的刻纸知名度太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泉州还有刻纸这个世界级的非遗保护。由于知名度不高,这又造成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行业,以为只有北方、外地才有剪纸刻纸,这对泉州刻纸传承保护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目前,泉州正在加紧省、市、县、乡村(社区)四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基础网络,实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十百千基础工程”(即建立10个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100个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传习中心)、1000个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点)。

       在结束采访时,黄丽凤表示:“希望能早一点拥有自己的传习中心,把这门手艺代代传承下去。”

打印】【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分享 i贴吧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邓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