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专家学者对刘牧的评价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1日 15:22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CNTV
梅墨生对刘牧的评价
(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理论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文物学会特聘专家,荣宝斋画院特聘专家。)
刘牧先生作为一个中年画家,十分勤奋,这么多年在山水画领域孜孜以求。最可贵的是经常去深入生活,去自然中写生,对景写生。写生作品积累了那么多,写生经验非常丰富。作品也经历了几个阶段:早期非常写实,重视再现和描绘真实景物;后来写生变得相对更细腻,表现得很丰富,追求深入;到最后,写生又走向了概括,有了抽象性有了一些艺术处理。这三个过程,体现了他对写生的理解,对艺术的深化过程,非常难得。写生作品的有些题材是围绕燕山景物的。北方山水,京郊景色尤其是燕山,十分具有地理地貌特点和人文品味。刘牧在这方面很执着,很勤奋,在山水写生上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他的经验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他的作品也使我们理解自然、回归田园有了很好的欣赏品。
曾来德对刘牧的评价
( 曾来德: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教学部主任、书法篆刻创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兼职教授。)
刘牧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艺术家,他的心性和艺术是高度统一的。刘牧先生做人十分厚道,非常务实,给人很踏实的印象。我也曾看过他的写生展,也拜读过他的画集,一方面我觉得他对中国画的写生非常有心得有感受而且功底很扎实,长期以来他坚持了写生这条道路,工作也做得很到位!很多年前我看了他的写生展就十分感动,前不久又在首师大看了他的展览,我觉得仍然很新鲜很耐看。另外他又有了很多新意,我认为他对艺术创作的理解是建立在写生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和超越,我们同在中国国家画院的教学部门工作,我觉得很荣幸,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接触更进一步证实刘牧先生具有艺术及人格上的双重魅力。他自始至终认真地对待艺术,热诚地投入教学事业中,这种精神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受到了学生的拥戴,对中国国家画院的教学工作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如果让我站在艺术家的立场上准确地评论刘牧先生的艺术,我觉得自己还在艺术道路上探索,但作为朋友、同事、及艺术关注者,我觉得能够像他这样孜孜不倦非常真诚的面对艺术坚定地走纯艺术这条道路,那对我们整个艺术界来说都是有希望的!
徐恩存对刘牧的评价
(徐恩存: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先后任职于《中国美术报》、《东方艺术》、《美术观察》,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主编)
在当代画坛充斥着空洞苍白与复古之风的当下状态时,不少画家为此种时尚引领,以作秀、作伪为荣时,画家刘牧则以关注现实,关注生活,重视心灵感受为特点的山水写生是会令人耳目一新的,让人着实领会到久违了的清新与真诚!
没有真挚的感受,无论如何不会产生生动感人的作品。长期以来刘牧坚持写生,诗意和灵感均洋溢着自然单纯、质朴的气息,没有由衷而深切的感受和体验,没有敏锐的观察与发现,没有智慧的提炼与处理,是不能把技法发挥到如此境界和完美的程度的。
在直面自然与直面现实中,刘牧体现了一位当代画家的审美品质,传统技法在他那里,被质变的当代感用以表现当代人的文化视野与审美胸襟,抒发当代人与自然和谐为一的憧憬与理想。
画家笔下的山水是诗意的,是写意的,也是笔墨的。但他的气象与精神毫无疑问是当代的,画家完成了笔墨语言表现方式从传统向当代的转换,并娴熟、自如、精炼的表达对人类赖以栖居的家园的讴歌与礼赞!
作为一位辛勤耕耘的画家,刘牧数十年如一日,在脚下的沃土中收获了丰收的果实。他的作品,表明了他的才智与修养,他的作品因而受到关注和高度评价,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刘牧作品的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获得全新的解读空间和深入的拓展。
程大利对刘牧的评价
(程大利: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全国美展评委,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刘牧的画是十分讲究的,他有良好的艺术感觉,但他又深具理性,对传统下功夫钻研过。而且这种研究不是人云亦云的状态,是一个实践家对传统的认真思考。对于前人总结出的规律性经验,他深得个中三味。
在他总结教学心得的文字中,有对笔法和墨法的入微体验,笔墨在他手上已变成个人的情感活动!他更擅长设色点染,使之成为自己的个性化语言。“淡妆浓抹间,全在心得浑化。”(见王昱《东庄论画》)刘牧得“浑化”二字玄机,画中追求表象之后的东西,那不是学一般的装饰趣味,不是构成的简单运用,是追求一种墨与色浑化之后的“逸”的格调,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刘牧的画强调自我感受和新体验,带有开拓意味。他对图式敏感,并努力创造着新的构成模式。在当代画家中,他的图式意识较强,这种图式意识是理性分析过传统之后形成的现代人的趣味。古人既重图式也淡于图式,元以后,笔墨的审美情趣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继承者大多留心于笔墨语言的传承规律,而疏于对图式的研究。图式固然不是中国画最核心的东西,就像一些精于图式的画家最后把画搞得很空洞,一堆符号之外毫无生气可言,但刘牧不是如此。他是把握笔墨语言之后,寻找一个对传统的突破口。他提出创建新的“笔象·墨象”因素,借鉴、更新传统样式,并创建新的构成样式,不断追求着创作的快乐。这是所有优秀艺术家的基本素质!
刘牧同时是一位著名中国画教育的专家。河北教育出版社的《教学篇.刘牧》一书我认真看过,知道他教学的观念和特色所在,他的许多观点是独特的,比如对于构成训练,他主张先采集,大量地采集,后组合,各式各样的组合;再主观选择,进行个性化的形象、迹象的构成。这是强调创造的教学逻辑,他有十个字总结对艺术语言的认识——“东方、现代、个性、智慧、创造”,我觉得这十个字用在刘牧的创作和中国画教学上也正合适。
中国画的研究是学术问题,在当代,研究状态和研究风气较之历史差之甚远。学术与“繁荣”是无关的,学术首先要沉潜,还得由时间验证,与一切“效益”都没有关系,学术是“冷板凳”,刘牧坐得住,可贵!
陈履生对刘牧作品评价
(陈履生: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擅长中国画、美术史论。)
我系统地看了有关刘牧的写生资料及其作品,他的作品反映了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长期的深入生活,长期在生活中提炼艺术语言的轨迹。我认为这些作品对于认识刘牧的创作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我们看了他现在的作品往往忽视了他艺术语言和笔墨形成的过程,这样很难认识和了解他艺术发展的脉络,也很难清晰地认识他艺术语言的独到之处!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刘牧一直行走于各地,忠实地记录了京郊的风貌、故宫的松树、历史的遗迹、农村的景象等并将各种元素交织在一起,所以这些点点滴滴都与现在创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注意到在其早期的写生创作中,主要对现实景象求真,同时也注意到了自己的笔墨语言与现实景象关联的问题。比如他在画面的一侧做非常写实的绘画,而在另一侧画一些很有趣味性的器物,这种写生是带有创作意味的。这种笔墨感觉一直影响到他后来的创作中去。我们也注意到他目前的创作中含有很多的元素,这些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当然作为艺术家,从学习阶段的写生到创作阶段艺术素材的搜集比如像可染先生那样通过写生来推动山水画的革新,刘牧也是遵循这样一条艺术发展道路前行的!作为艺术品刘牧的写生作品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从历史角度来看,写生状态由多种因素决定,如果画家的写生仅仅局限于对现实景象的纪录,那将无法与数码影像技术抗衡,而当代画家的写生若能反映当代艺术的特点,怎样更好的将写生与创作结合起来,对当代画家来说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课题。我觉得刘牧早期的写生还没有强调个人语言的表现,如他画的蓝天、树木等还处于学习和搜集素材的阶段,还显得有点拘谨,而迄今十年的写生作品则基本脱离了写生的原始状态而进入了更高的一个层次,他利用写生表达自己对现实图像的一种感受,利用自己手的表达能力来提炼生活的元素,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眼中的景象,当眼中的景象、胸中的意境、笔下的功力都融会贯通在一起时,我们看到了刘牧的写生,他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当然通过写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也有画家是通过写生来寻求对艺术语言的突破,我相信刘牧是属于后者。他并不是一味地局限于在写生这种框架之内来表达对生活的感受,相反他是通过写生来提炼生活的元素提炼自己的笔墨语言,从而在新的创作过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就审美范围来看,刘牧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这种状态还是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我们期待刘牧的绘画在现有的基础上能有新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他能把自己的感情及绘画方式传达给学生,并给画友们以启发。我想刘牧的绘画对推动中国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性的意义!
贾方舟对刘牧作品评价
(贾方舟: 1984年调入内蒙古美术家协会,1988年被选为美协副主席,1996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评论家,策展人)
我本人认为当代中国山水画是非常需要写生这个环节的,因为我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在宋元时代已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了,可以说是一个高峰了,后来又涌现出了多位大家。但是,如果所有画家都仅局限于描摹古人,只在传统的笔墨套路中找饭吃,用前人总结的现成的绘画语言进行创作,这样充其量能画出传统的样式,是不会有大的突破的。
对于刘牧所做的大量的写生积淀工作,我是赞成和支持的,我认为当今的山水画家应该亲自到自然中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在写生过程中归纳提炼出自己的表达方式,这对当代山水画的创作有着很大的促进及可持续发展性。刘牧先生的写生无论对将来的写生教学工作还是对未来的创作都十分重要!这是我个人对当前山水画的看法!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