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艺术台 > 赏析 >

玉戈的社会功能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5日 17:09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图为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收藏的四件玉戈

       玉戈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周代,它的功能趋于多样化,在礼制、史实甚至调停国家关系中发挥着一些特殊的功能。

       周代以降,玉戈逐渐小型化,从出土的玉戈来看,很少有超过20厘米的玉戈,而几厘米的玉戈却发现不少。这些小玉戈器型弯曲,似乎在向璜靠拢,而且已经缺乏早期玉戈的那种肃杀之气,给人一种温顺的平和感觉。从博物馆的陈列来看,这样的玉戈明显和一同出土的其他玉器构成一套玉组佩,用以在重大场合挂在身上,以制约佩戴者的行为举止。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出土于陕西长安张家坡的西周早期小型玉戈,和一并展出的玉戚玉斧相比,显得小巧玲珑,这样的玉戈,当然不可能是兵器,也不会是神器,它缺乏一种撼人心魄的气势。

       小型玉戈的发展演变,逐渐和玉璜甚至玉觹在形制上相互影响,最终失去自己独立的形态。成为制约诸侯贵族行为举止的礼器。

       玉戈在礼制上的作用,甚至出现在葬玉上,上海博物馆展出的一套周代的幎目缀玉,其最下面的一件玉器,就是一件小型玉戈。由此可见,玉戈,在两周时期,不仅对上层社会作出生的约束,也作出了死的规范。玉戈和其他玉器一起,成为控制社会秩序调节社会情绪的工具。

       “化干戈为玉帛”是一句耳熟能详的成语,原出自于《淮南子·原道训》 :“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说的是禹为争取天下,拆毁鲧所筑城墙,填平护城河,并把自己的财产分给大家,毁掉兵器,对天下施恩济惠,用道德的力量实施教化。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纷纷归附。禹在涂山召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这种化干戈为玉帛的调节部落和国家关系的史实已经物化在我们所能知道的古代器物上。而这类器物又恰恰和玉戈的形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两件出土于河南温县西张计村的春秋时期的石圭盟书,这是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之间举行盟誓时记载誓辞的文书。我们不必拘泥于这是一件玉器还是石器,我们也不必拘泥于这究竟是一件圭还是戈甚至是矛,“石之美者为玉” ,而戈、圭和矛三者都有相通之处。我们也不讨论盟书的内容,这里只想指出的是,戈或者说类似的器物,从物语上证实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历史场景,古代器物这种功能是研究古代史特别是上古史的学者应当特别关注的课题。

       其实,在戈上刻有文字,并不是鲜见的报道。特别在青铜戈上,各地都出土了带文字的青铜戈,许多博物馆都有这类文字戈的陈列,而带文字的玉戈虽然少见,但也绝非孤例,我们在一些博物馆也发现了不少文字玉戈,如果把这些文字作深入的研究,将能进一步推动对玉戈的功能和所记载的史实的研究。而王勇超先生所藏从国外回归的一套玉戈,共有七十多字,记载了相关史实,有关专家专文研究上面的文字,对它们的解读势必使玉戈的研究以及它所反映的历史真实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打印】【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分享 i贴吧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