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6日 16:12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光明日报
法门寺秘色瓷盘 |
法门寺是中国佛教的一处千年圣迹。1987年4月3日,法门寺因修建半壁坍塌的明代真身砖塔,考古工作者在塔基下意外发现了唐代真身宝塔地宫。在这批发掘出土的唐代珍贵文物中,共有13件(另有一件未记载)唐代越窑青瓷。在同时出土的石刻《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碑文中,将这批精美绝伦的越窑青瓷记载为“瓷秘色碗七口,内二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这里所谓的“秘色瓷”就是越窑青瓷。这14件瓷器(包括未入帐的一件)表面呈现为有差异的两种釉色,其中12件为青绿色或湖绿色,另外两件为青黄色。从釉色品质上看,釉质晶莹润泽,色泽非常纯正,看上去仿佛湖水一般清澈洁净;从器型上看,造型独特,轮廓线条自然流畅、大方得体;从制造技艺上看,作工非常精巧,器物的口、腹、底各部浑然一体。如此数量多、质地优良、制作精巧的唐代皇室秘色瓷的出土,在我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它不仅揭开了唐代秘色瓷的身世之谜,使中国陶瓷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也为今后秘色瓷的鉴别提供了真实的实物标准。因此,研究法门寺秘色瓷的佛教美学特征,对于全面了解法门寺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法门寺秘色瓷在造型上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著名陶瓷艺术家杨永善先生将中国古代瓷器造型成就归纳总结为四条:一是通过象形取意来塑造器形方法;二是器形工整的求全造型方法;三是造型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改的方法;四是造型生动富有诗意的方法。这四条对于评价瓷器造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法门寺秘色瓷来说,造型上的艺术特征还表现在“三个结合”方面。
抽象与自然的结合,体现其原生性。瓷器的造型艺术,包含了多重丰富的内涵,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一种生命的理念。艺术的抽象是一种传统的造型方法,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说:“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也就是说,依据自然现象和实际物体,通过简约化或提取其中特征的手法,从而构成另一个简洁的、概括的形象。秘色瓷的碗、盘、碟、瓶中就包含了不少荷花、菱形花、葵瓣的造型。出土的五瓣花口内凹底秘色瓷盘的沿口呈现出五曲花瓣的形状,线条生动流畅,造型高雅清秀,宛如一朵正在绽放的花朵,体现了象形取意、抽象与自然结合的造型特征。它不但具有较好的美感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传达出唐代宫廷贵族的审美情趣和爱好,流露出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功能与审美的结合,体现其装饰性。尽管审美文化是“一种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但它终究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制约。如唐代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交往频繁,宗教信仰自由,所以唐代的饮食文化、茶文化十分盛行。在唐代名目繁多的饮食瓷器中,生产各式各样的碗、盘占据了日用瓷的首位。精美绝伦的秘色瓷作为唐代宫廷的贡品,完美的诠释了器物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结合。法门寺秘色瓷器中的葵口造型始见于唐代,是瓷器碗和盘的花口形式之一,主要是在圆形瓷器口沿上做了等分的连弧花瓣状,形似秋葵花,故名葵口。常见的葵口有四瓣、五瓣、六瓣之分。法门寺出土的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就属于其中的一种,它的造型简约,干净利落,设计新颖巧妙,满足了宫廷贵族对瓷器的艺术审美追求和实用需求,不仅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风范,而且体现了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结合。
宗教与艺术的结合,体现其神圣性。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在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密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尤其在唐代,与密宗有关的文物,多来自皇室的供养,也表现出唐代皇室对密宗的优宠。法门寺作为佛教密宗供养圣物的圣地,地宫中各类文物的形制、文饰和布局,在精神内涵上都与密宗密切相关,可见密宗在唐代对皇室的影响深远。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瓷器制造者自然而然地按社会不同阶层的要求将佛教艺术的内容表现在瓷器上。于是,莲花瓣、莲花或荷叶、佛像以及佛祖身上的特征在瓷器上体现的越来越多,并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地宫中八棱净水瓶没有放置在叠装的秘色瓷漆盒之内,在《衣物帐》碑文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它的釉色、釉质和特征上分析,与其他的13件秘色瓷大体相似。这件瓷器出土时瓶内装有五色宝珠共29颗,瓶口上覆盖着一颗大宝珠,陈列方式显然与密教仪式有关。它的外形具有小口,圆唇,长细颈,八棱瓶身,圈足,颈下有三条平行凸棱的特征。整体造型优美、刚劲有力,瓶体各部分比例匀称,给人一种玉立多姿,挺拔秀气的感觉。
唐代越窑青瓷以美丽、淡雅的釉色著称。从中国瓷器发展史看,到东汉时期制瓷工艺已经日趋成熟,到了唐代可以说越窑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出现了南方以越窑青瓷为代表、北方以邢窑白瓷为代表的“南青北白”的局面。同时,秘色瓷的釉色艺术风格与特征在瓷器中也独树一帜。
千峰翠色。唐代越窑青瓷的釉色摒弃了过分的艳丽和豪华,突出了幽静和淡雅的意趣。瓷器的釉色呈现温润的青绿色,“犹如雨过天晴的天空”,被世人誉为“千峰翠色”。如出土的侈口秘色瓷碗,高6.8厘米,口径24.5厘米,底径9.5厘米。瓷器通体施青釉,釉层薄而莹润,釉色雅而柔和,如美玉般青翠秀丽,给人以恬静柔和的感觉。
釉质细腻。“如冰似玉”是人们不断追求和向往的瓷器釉质,法门寺秘色瓷体现出的正是瓷器青釉的玉器质地。地宫出土的五瓣葵口小内凹底秘色瓷碟,通高4厘米,口径25.3厘米,底径14.5厘米,是13件秘色瓷中口径最大和器形最矮的器物。瓷器釉质如半透明的青玉,薄而莹润、细腻如脂、温润厚重、深沉含蓄,完美地再现了青瓷“冰肌玉骨”的艺术风格。
陕西法门寺秘色瓷的出土问世,为秘色瓷文化的发掘和研究提供了绝好的实证。同时,继承传统与不断创新始终是越窑青瓷发展过程中的精髓与亮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