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5日 15:46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北京晚报
清后期钟 |
2010年11月德国巴伐利亚州慈善家Heri访问中国,被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感动,回国后他在自己修建的亚洲国家文化园林中,辟出两千多平方米,兴建了一座中国园。采用的中国元素主要有苏州园林景观、砖砌云墙、青铜响钟等。他们经过对我国多地提交的铸钟方案进行筛选,最终北京钟铃学者提出的“五钟知中华”方案为首选。2011年8月19日,本版编辑随中国铸造协会分会负责人亲临5尊铜钟出国前的验收和测音现场,目睹了这5尊精美、标致、古朴又新颖的青铜钟。洪亮、优雅、打动人心的钟声,震撼了每一位亲临现场的人。
五钟知中华
现场悬挂的5尊响钟别致之处,在于用同一炉青铜响钟合金成分溶液,对造型各异的4小1大响钟标准件铸型同时进行浇注。4尊小钟重量相同,都是一百公斤,钟体结构分别归纳南北朝、唐、明、清后期的标准钟型,适当对其钟壁厚度优化设计,再进行响钟模具的制作,第5尊钟的重量是600公斤,钟型设计又是对前4种钟的优化。如此铸造出来的5尊钟,它们的音响差异如何,具有可比性的这种尝试,势必填补上千年以来,中国响钟可控性设计制作发展历史的空白,令不少好奇的人翘首以待。同时,这些钟体造型中特有的中国元素,涵盖了商周以来的钟文化。南北朝钟标准件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梵钟的放大版,钟肩较平,钟体外观为袈裟纹,平口,撞钟点在钟的鼓腹(中间部分),原物取自于南朝陈太建七年(公元575年),佛教弟子沈文殊铸,重二十斤,现藏日本奈良博物馆。该钟钟体承载了秦朝镈钟鼓腹平口的特点,但为了使钟声的尾音变长,钟体横截面已由镈钟的椭圆形改变成响钟正圆形,钟肩还保留了商周钟的平肩特征。陈太建钟还是公认的日韩梵钟的祖型。唐钟是唐宝室寺钟和景云钟的缩小版,陕西富县宝室寺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钟是现存中国内地最早的佛钟,陕西西安唐景云钟(公元711年)是中国北方的早期唐钟之一。它们的造型,既保留了先秦编钟的一些文化符号,如钟壁上铸有乳钉“枚”,又都对中国唐宋辽金元时期的古钟产生了长期的影响,直到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700多年间,各朝古钟基本上保留了唐钟风格。与南北朝钟的造型相比,平肩改为圆肩,平口改为“荷叶边”波形口,鼓腹已向桶形直腰演变,钟肩至钟腰呈弧线光滑过渡,钟腰至钟口略微外张,钟裙至钟口壁明显加厚,呈反翘音弓结构(像弓箭的弓),撞钟点下移至钟裙处。明朝钟是永乐大钟、明正德三十五佛名钟结构的缩小版,对比唐钟,主要变化在于钟裙部位的趋于外张,就钟体容积而言,钟腔(钟腰内腔)呈相对缓慢缩小趋势。清后期钟较明代古钟出现了明显的改进,最突出变化在于钟腔的缩小,其次是钟体高度相对于口径呈缓慢降低的趋势。如大钟寺现藏清道光佛像钟、清道光“秦晋会馆钟”等,清后期钟标准件是这一趋势的客观写照。在此基础上,创新设计制作的2008年奥运纪念钟,保持了中国钟的文化元素,钟腔明显缩小,钟体明显降低,钟裙至钟口内壁轴向设计出音弓结构,各项铸钟行业指标与声学特性显著提升。600公斤重的优化钟标准件在钟体结构上,采用了现悬挂于奥运村龙王庙奥运纪念钟的设计原理。
上述方案一举数得,自然得到重视工程质量、科技含量的德国慈善家青睐,他似乎更钟情于中德两国在钟文化上的相同之处,不仅很快肯定了做这样四口小钟的方案,而且选中了以奥运纪念钟为600公斤钟标准件的方案,在他看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在响钟铭文区,这位老人加上了他非常喜欢的一句箴言“永不放弃”。中德两国人民崇尚的“箴言钟文化”,在这里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