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5日 14:38 | 进入美术论坛 | 来源:北京日报
钱美华大师生前收官之作《和平尊》 |
景泰蓝是中国独特的民族工艺。在西方,景泰蓝又被称为“中国蓝”。然而,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景泰蓝是源于古罗马的一种技艺。学名叫“掐丝珐琅”,景泰蓝之名源于清宫。这一器物,在数百年间几乎没有走出过宫廷,清末之前更是很难在民间发现它的影子。“景泰蓝”这个称谓最先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是在雍正年间。清雍正6年(1728年)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提到,一批景泰蓝珐琅瓶花纹不好,需要另做。
清康熙年间,皇宫设立御用工厂“造办处”,数百名御用工匠来制造各种御用器物。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故宫珍宝馆乾隆花园内,承德外八庙小布达拉宫内的大殿都有陈设),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
清朝的器物,为何要用明朝的皇帝来命名?
在乾隆年间,仿造“景泰年制”款的珐琅制品随处可见,据清《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初四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多宝格内着作仿古样款掐丝珐琅一件、宝瓶一件、罐一件,俱要大明景泰阳纹款,先画样呈览,钦此。”
我们判断认为,掐丝珐琅器到了明朝宣德时期已达到成熟阶段,器物类型有炉、瓶、盒、盘、香筒等,釉料色彩为蓝色地,花纹以大明莲为主,图案简练、色调鲜明、花朵饱满、枝蔓舒卷有力。
据说,明朝这位景泰皇帝酷爱铜胎掐丝珐琅的工艺品。他不但参与设计图案、选择颜色,甚至把生产作坊建在了紫禁城里,以便于他随时指导工作。皇上喜欢并亲力亲为,这种铜胎掐丝珐琅在景泰当皇帝期间得到了巨大发展直至巅峰,尤其是蓝色釉料有了新的突破,有淡白微绿的天蓝、有琉璃般凝重的钴蓝、有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多层次的蓝色都被用来做底色,清新雅丽,高贵华美,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而清朝初期,景泰蓝工艺仍被皇家所喜爱,但在模仿明朝。因此称“掐丝珐琅”为“景泰蓝”,为的是模仿并沿袭明代的风格。
起源至今是个谜 “元朝传入说”是主流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举世闻名的越王勾践剑,金黄色的剑身布满了黑色的菱形花纹,正面用蓝色琉璃,背面用绿松石镶嵌出美丽的花纹。这是迄今中国金属工艺运用珐琅的最早历史文物。
据此,有专家学者认为,景泰蓝或许起源地是中国。这是真的吗?一部分学者持中国本源说,他们认为,越王勾践剑是一个证明。此外,河北满城出土的汉代铜壶,壶体也用珐琅作为装饰;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银胎金掐丝珐琅镜,镜背花纹就涂饰有各色珐琅。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目前,有款识的景泰蓝的实物还没有早于明代宣德以前的,因此这些并不能完全证明景泰蓝独特的工艺性及景泰蓝工艺出自中国。从现有历史文物看,掐丝珐琅最早源于古罗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珐琅为公元前13世纪迈锡尼时期的指环。公元6世纪以后,东罗马帝国的珐琅工艺非常发达。至12世纪时,珐琅工艺传入西亚阿拉伯国家。
有关专家根据史料分析认为,景泰蓝的起源和成吉思汗有关。大约在13世纪末,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作为工奴运回后方,专为蒙古贵族生产豪华日用品。此时,在阿拉伯地区流行的金属珐琅制作技术与主要原料就传入中国。传入之初,就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
以上种种尚难以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工艺并非始于明朝景泰年间,只是文献记载不足,缺少早期有可靠年款的制品作为断代依据,所以专家学者多持有不同的看法,其源头可追溯到元朝或更加久远的年代。